獅子座 第1部[1] 加茂行幸のこと 上

著者 :
  • 筑摩書房
5.00
  • (1)
  • (0)
  • (0)
  • (0)
  • (0)
本棚登録 : 1
感想 : 1
5

主角是西園寺公望,但在這卷他還是小孩沒什麼發揮。本書主要立基是要從公家角度看回天的過程。雖然開頭是1863,但主要在回溯之前將軍繼嗣、哈里斯、條約敕許問題的過程(這三個問題其是是互相深深牽連的),本卷寫到安政大獄。有時候順序時點會跳來跳去有點亂,但整體來說把特別是繼嗣與條約敕許問題過程、互相交纏的原因爬梳得很詳細,藉由信件對於當時天皇的立場與廟堂的描寫也非常立體,主要是從公家的角度,而非藩或幕府的角度來切入這個議題較為新鮮。

**
・西園寺公望祖父鷹司政通(元太閤)。伯父鷹司輔熙(右大臣,後任關白被稱為長州關白)。父親德大寺公純(議奏),兄實則。西園寺、德大寺、三條一直以來互為姻親,公望4歲就過繼西園寺家。
・齊昭的姐姐是鷹司政通妻,因此齊昭三不五時就繞過幕府直接運作京都回頭來產生政治影響力,因此更令閣老反感。
・公家當時普遍窮困,只有吉田家(可以安排神職)跟久我家(座頭統括)比較有錢。
・將軍繼嗣問題在哈里斯到下田赴任之後來到高點,因為大家都很擔心現將軍可能無法與哈里斯正常會面想要用名代(後來還好平安解決)。松平慶永認為要順利度過國難,必須讓水戶齊昭、薩摩齊彬等人一起也來參與,並且在中央擁立慶喜,然而也引起幕閣大奧不悅(血統主義、反對外樣御三家插手政治、齊昭本人個性自帶樹敵)。繼嗣問題的運作主要由橋本左內(藩醫之子、適塾、持開國論並影響藩主及中根雪江等人)負責,也因此橋本在安政大獄出事。
・哈里斯的日記中可以看出條約談判過程他本人也其實很痛苦(覺得自己被丟在東海孤島、不知美艦隊狀況、幕府一直沒反應、搪塞、拖延說要說服大家太難等等)。好不容易談到快要調印的程度,幕閣特別是老中堀田(秀才川路也大力主張。另一老中松平忠固則是斷固反對)決定想要透過獲得京都敕許來牽制眾反對大名例如水戶,哈里斯問說如果天子反對呢?幕府官員信誓旦旦說絕對不可能。5年前培里的神奈川和親條約時天皇還慰勞幕府,現在應該也不會反對,然而這是幕閣對京情勢的誤判,5年後攘夷的總本山已經從水戶移到京都,還有一大堆攘夷浪士,排外氣氛濃厚,更何況天皇本人就是攘夷論者。雖然當時政治氣氛還不到倒幕,人人各有不同光譜但是對於可以讓幕府頭痛這點是當時京都政壇的最大公約數。
・堀田當時想說反正應該很快就可以獲得敕許,但沒想到天皇本人最堅定反對(他們認為跟家定一樣都是裝飾品)。鷹司太閤是很堅決的開國論者,幕府又對公卿們撒錢,想說鷹司太閤跟被買通的公卿應該可以搞定這件事。然而天皇對年紀如同爺爺的鷹司太閤向來有種畏怖感,鷹司太閤對他講話也很高壓此點讓其他公卿也很反感,因此雙方完全無法好好溝通,加上鷹司太閤身體欠佳,又特別討厭天皇當時很信任的關白九條尚忠,因此太閤本身並無法推翻(再讓各大名去表示意見以拖時間的)閣議,而川路、岩瀨等秀才力陳的國際情勢(已經無法鎖國)朝廷的人根本聽不懂,這一切都出乎堀田老中的意料。
・尊王與攘夷本來是不同思想,尊王來自大日本史(強調證人臣是非,對天皇盡忠,但沒有反對幕府)。但在天保年間因為鴉片戰爭及各國船艦來航造成的危機意識,在齊昭的麾下,藤田東湖會澤正志齋兩人把這兩個不同思想結合為一,但其實本意是在內憂外患之下正名分(天皇-將軍-藩-民),藉由攘夷進行藩政改革,其原意在於重建幕藩秩序體制,只是說比較強調天皇權威性。但移植到京都之後,在勤王儒生跟岩倉、大原、久我(建通)、中山(忠能)等公卿點火下就漸漸膨脹。
・學習院是1845年成立,為了讓年輕公家不要四處鬼混、文盲又整天泡花街柳巷所設(如作者開頭所說,幕末政局重心移到京都之前朝廷差不多只有8個人就可以運作,1關白5議奏2傳奏),由幕府出資,讓40歲以下公家近習來上課。然而1861年左右許多尊攘志士開始被命出仕學習院,學習院變成反幕政壇俱樂部,特別是久坂、品川、山縣小輔等人常常領銜討論政策,然後這些政策就被三條和姉小路帶回朝議硬推,有一群年輕公家跟著起鬨。這些人後面是大納言中山忠能。
・在堀田老中條約敕許當時京都公卿間的攘夷思想一口氣突然升溫的原因,部分也跟當時橋本左內、西鄉上洛四處遊說有關。橋本其實是奉慶永之命,檯面上是協助條約敕許,其實是慶永認為只要獲得敕許堀田老中就會很快能回江戸處理將軍繼嗣問題,後者才是慶永的主軸,甚至慶永還很樂觀地認為如果確定是慶喜繼嗣應該之後條約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只是比較花時間而已。西鄉則是在齊彬指示下(當然慶永也事前了解)運作看看能不能由朝廷這邊降下內敕指示繼嗣問題。因此,橋本、西鄉兩人的重點其實都是將軍繼嗣問題而非條約問題,然而兩人的弁舌無礙雖然打動公卿,但聽眾這一邊耳朵裡聽起來"當前情勢→空前國難"這件事在公卿心中被無限放大,反而助長排外攘夷的心態與風潮(而此二人為了說服聽眾,也可以刻意不敢再強調開國乙節),左內對京都的攘夷風氣感到震驚也把重點轉為將軍繼嗣問題跟內敕。
・一橋派大名由於多半是外樣不能太公然進行政治活動(齊彬則是暗中向近衛家運作內敕),主要由松平慶永、蜂須賀斉裕兩人(家門)特別是前者來推進,老中堀田、松平忠固語帶含糊讓慶永略有誤會,此外秀才官僚等人多半支持一橋派,因此慶永等人略嫌輕敵,甚至明示"你們再不快一點內敕就會降下",讓幕閣頗為反感,此外他們也忽視其實將軍本人就是最反對一橋者,是致命的疏忽。此外大奧討厭好色的齊昭干涉大奧,有對血緣的無比信仰(慶福畢竟血緣近很多)都是一橋派忽視的。再者雖然京都高官、外樣大藩、家門、親藩、旗本秀才官僚支持一橋,但畢竟只是表面,壓倒性地多數大名反而是感到不安而無法支持,畢竟水戶齊昭跟大藩的齊彬聯手,擁立水戶家的出身的慶喜,很難想像將來這些人到底會搞成怎樣。而紀州派的銀彈攻勢(自視較高的一橋派較有抵抗感,不太採取)加上強敵紀州家老新宮城主水野忠央的運作、直弼麾下長野義言的活躍,阻止內敕降下。長野義言透過島田左近運作,成功用血統論說動了九條關白。然而同時,橋本左內也讓天皇信任的青蓮院宮、三條內府(實萬)跟近衛左府支持一橋派(但這些人還是反對條約敕許)。
・九條關白突然倒向幕府,非但故意讓青三近三人暫時不能參內,所撰寫給幕府關於條約敕許答覆的最後一句類似空白委任狀,所以造成88公家前往九條宅抗議的盛況。此時詭異的是,鷹司太閤突然轉向為攘夷論。因此最後幕府無法拿到敕許。然而繼嗣問題的內敕倒是降下,九條關白把"(希望繼嗣者條件)年長、英明、人望"幾個字刪除。
・紀州派其實在堀田老中留守過程緊鑼密鼓地在安排,加上陰謀派的老中松平伊賀守忠固(一橋派以為此人已經被搞定其實只是誤解)。堀田老中本來並未特別支持一橋派,但在京都過程見證京都政局,跟川路一樣都開始認為現在這種時局需要英明的後嗣才能推進局勢,而一橋派的規畫正是推進一橋後嗣問題加上幕政改革(=先讓慶永擔任大老)之後再進行條約敕許應該可以迎刃而解(況乎齊昭在京都就好像是教祖一般的存在)的樂觀規劃。然而4/20堀田回來後所提出之慶永任大老案馬上被家定駁回,4/22井伊就在將軍意向下獲得大老內定,4/23之後立刻坐鎮指揮(因此相當特殊,蓋大老職是特殊職位,本來一般政事還是交給老中處理),引起一橋派的震驚與恐慌。5/3川路斗膽建言(立一橋為世子,這樣京都那邊態度會軟化敕許也會比較容易入手)之後馬上被左遷,一橋派一個個被拔掉(因此堀田下台也是早晚的事)。6/1井伊大老發表立後嗣(但沒發表名字),會通知京都,然而朝廷方的回信(預計14號到)居然失蹤。一橋派急著在回信前這段時間運作三條實萬,但長野主膳先運作九條關白封住這些行動。哈里斯早早跑來江戶詢問條約何時調印,好不容易跟他延到7/27,大老下令松平容保(因為他的樣貌就是朝廷會喜歡的樣子..)去推進獲得敕許一事,但哈里斯在六月中又急忙搭軍艦來神奈川施壓,因為聽說英法亞羅號事件已經處理完,據說英法聯合艦隊四十餘艘就要順道開來日本,在那些人衝過來(逼人簽更不利的條約)之前希望可以馬上調印。幕閣召開緊急會議,開明派官僚(多為一橋派)皆主張直接簽下去,大老很小心心裡覺得要簽但嘴上還是說要等敕許回應(因為擔心如果簽下去之後一橋派會轉過來攻擊他要他付政治責任下台),幕閣再議。6/19岩瀨為首簽約。
・井伊大老認為世襲就是純看血統,看能力這種是外國的制度,不可採。
・看這段時間書信可知,從條約敕許問題以來天皇是多麼絮絮叼叼地一而再再而三叮嚀絕對不可以答應幕府,看到九條變心之後又不斷叮嚀近衛左府等等(當時天皇最信任的三羽鳥就是近衛、三條實萬跟青蓮院宮),作者認為幕府條約敕許問題完全敗在天皇意志而不自知,因為幕府純然誤以為天皇完全是裝飾品。
6/21宿継奉書向朝廷報告,當天大老(一橋派當時正在試圖運作條約違敕試圖讓大老失腳,讓慶永成為所謂將軍顧問,就可以繼續運作一橋成為世子)就閃電讓堀田老中(因為去京都之後變成一橋派)跟松平忠固老中(雖然是推井伊大老的人物但自誇賣大老人情讓大老不悅)禁止登城,隔天罷免兩人,並採用間部詮勝等人的新幕閣。6/23慶喜提前登城詰問被大老輕輕帶過、24齊昭、慶恕、慶篤、慶永登城(非登城日)詰問又因慶永地位不能同席加上三家只憑怒氣沒有策略,因此在最終灰頭土臉敗下陣來(而且失蹤的詔書突然在25號又出現??),也無法阻止隔日公布世子(本來想用違敕必須先安撫京都,現在公佈世子只會讓偏袒水戶的京都更不高興的藉口讓這件事暫緩)按原定計畫6/25公佈世子,7/1將軍發病6日過世。
・作者感嘆天皇身邊沒有人可以告訴他啟蒙他,因此天皇對夷人抱持極大的厭惡與恐懼,又不能做什麼只能每天窮緊張向神佛祈禱而已。九條關白雖然轉向開國但也是聽信長野之詞而非有任何信念且已經失去天皇的信任;太閤則是放棄啟蒙天皇又因為討厭九條而不再提開國乙事;至於青蓮院宮則是發現攘夷論很容易獲得天皇的信任馬上可以進入並站穩這個小圈子,因此三不五時就來宮中給攘夷論火上澆油讓天皇更加厭惡外人。而雖然幕府派開明官僚來說明但是岩瀨的調印敕許申請上表文根本被朝廷丟在一邊,而開明官僚等又因為官位太低無法直接說明(岩瀨連傳奏議奏之前都不行)。
・天皇收到幕府報告要求三家來洛說明並且揚言退位(7/6送達)。大老早已做好準備,三家早被以押しかけ登城名義處罰謹慎中,7/18幕府回信抵達京都,通知因為三家謹慎中大老又很忙,由間部代替前往京都(至於廣徵諸侯意見乙節則未答覆)。
・7/9齊彬發病,7/16急死。齊彬在國元準備要改組(解放)琉球政府、與清國展開貿易、與法國溝通買軍艦、購買小銃製造機械、準備派留學生,聽到西鄉在大老就任後一橋派節節敗退的報告,更加強率兵出發的決心。蓋齊彬在這之前早已喬好也準備好,8月要率兵上大阪,請求敕命並任京師守護,之後把幕政改革的敕定拿去施壓江戶。(當時近三青則正在謀劃幕府問責的敕諚。海音寺認為是齊興已指示暗殺,畢竟齊彬的行為乃至起兵革命事關重大涉及一家存亡,島津豐後在面臨起兵前夕驚恐不已再不做就來不及,因此下手毒殺齊彬)。
・齊彬死後一時京都氛圍變成只能靠水戶,想要讓水戶解開謹慎、改革幕政並且扶正慶喜,讓齊昭擔任副將軍、慶永擔任大老。因此日下部伊三次(與水戶有極深聯繫的薩藩士)與鵜飼跟西鄉等人開始對三條運作上開改革幕政的敕許,當時京都浪士儒生例如梁川梅田都支持並加入游說,覺得與其降下敕許給幕府不如給水戶比較有實現可能,把目前一敗塗地的一橋派的逆轉勝全部寄託在這個敕許之上(是有點天真)。而近衛三條等人更認為這是唯一能阻止天皇放棄退位主張的方法。8/7朝議被提出,三條實萬大力主張,齊彬逝去只能期待水戶,只有這個對水戶的敕許,才能阻止大老的專橫(進而讓天皇放棄退位),再者關於調印斥責幕府,幕府也沒有太好的回應,再跟幕府交涉應該效果不彰(主要是日下部伊三次等人的進言)。
・岩倉的妹妹堀河當時正受天皇寵愛,岩倉本人靠著假裝成歌道弟子接近鷹司(時任關白。其實下級公卿依慣例要跟上級公卿有主從關係,岩倉家應該是跟一條,但具視覺得當時一條家當主太年輕沒有攀附價值),後來居然ㄠ到鷹司支持他當上侍從(以原本的家格是希望渺茫的,不像鷹司孫子公望5歲就當侍從),四年後在88人集團強訴嶄露頭角。
・8/7朝議中多半人造成或無異議,只有岩倉反對對水戶敕許,畢竟幕府擁有強大武力也可能反擊。於是考量這個問題,為了避免過度刺激幕府,最終結論竟然是敕許(標題是御趣意書)裡面不要有具體指示,主要命其協助幕府,此外對幕府也讓他知道水戶有獲得這個敕許,所以對幕府也下了敕許。(令人驚訝的是朝廷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敕許「直接」下給一般諸侯是有多重大,井伊若不處理幕府真的不用混了)。而實際上給幕府的內容,被當天沒有參加朝議的九條關白在後面多加一句這個敕許有另外給水戶中納言。然而這些人所寄望的水戶,齊昭自從地震失去藤田東湖和戶田之後已經陷入無氣力化,現在正在駒込謹慎,更有甚者齊昭本根本沒想過反抗幕權(毋寧說增強幕權才是他的希望),一直向京都工作也只是因為藉由朝廷的威光提高自己在幕府中的地位,尊攘教祖也滿足他的虛榮心,但其實多半是紙老虎,京都完全錯估、高估水戶的力量。
・然而幕府方也完全沒探索到水戶敕許的廷議(這是因為七月將軍急死之後將三家謹慎,正忙著各種防堵水戶的反撲,大老也認為堵住水戶之後京都也就自然鎮靜下來)。
・敕許8/16到達水戶、8/19幕府。到達水戶之後慶篤馬上通知幕府,藩內就是否尊敕而起也陷入大分裂。而近、三、鷹司輔熙、德大寺公純逼九條關白辭職(由於關白在裡面加別紙東窗事發),九月已經到了只剩下幕府承認的程度,若關白辭職則朝廷清一色都是反對派相當不妙。長野在探索下認定黑幕是水戶,首謀主要是梅田雲濱(星巖已經七十歲了),因此開始催促抓捕。老中間部名義上是代替大老上洛解釋條約調印,但實際上是奉大老之命去一掃京都政壇反對派。終於九條尚忠復權,12月天皇敕許條約調印。
・君、僕是學習院長州人之間流行的稱呼。

読書状況:読み終わった 公開設定:公開
カテゴリ: (ウ)臼井吉見
感想投稿日 : 2022年10月19日
読了日 : 2022年10月19日
本棚登録日 : 2016年3月8日

みんなの感想をみる

コメント 0件

ツイート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