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如撰寫改邪鈔,大力批判香火鼎盛的佛光寺跟關東某些汲善鸞之流的門徒,現在廟堂他雖然使用本願寺這個名字但始終還不是寺院只是一個供奉親鸞的堂,還是青蓮院末寺。後醍醐天皇的建武中興等一系列的征亂使得廟堂被燒,覺如重建大谷廟堂時想要趁機寺院化,但錢是東國門徒出的被反對(東國有自己各自的門派與廟,覺如夢想要中央集權,但其他門徒都沒把這裡當本所)。覺如在存覺一戰成名的法華問答後戒除義絕,但沒多久之後又第二次義絕存覺,當然是自己心裡有鬼加上忌妒存覺的人望(也知道存覺對他的女性關係很不滿)以及存覺和了源讓佛光寺香火鼎盛讓他非常吃味。

尊氏兄弟在後醍醐天皇過世後為了鎮魂建造的天龍寺列名五山而且還打算讓天皇御幸法會遭到山門(叡山)極力抗議(認為這樣就上升到敕願寺的等級了),並且威脅要神轎出場。山門向來排斥專修念佛,也痛斥禪宗,這次的事件讀到這裡才知道天龍寺創建還有這番風波,山門甚至請求要流放夢窗國師。

覺如視關東等其他門徒為異端,法脈強調血緣由本願寺來一統,甚至竟然把親鸞提高到是阿陀如來的化身,把阿彌陀佛一佛崇拜弄成是親鸞的思想(其實親鸞本人很還很崇拜太子)。但存覺其實是理解到親鸞的革新性但傾向寬容,也不斷致力著述,他也很敬重法然高弟證空的西山派(當時在京最繁昌的淨土宗派系,並且努力爭取到覺如(儘管還是敵視存覺)取消義絕。覺如過世後由次男從覺的兒子善如繼任。存覺則致力於著述。

後半段多半都是以編年史系統羅列當時發生的主要是政治上相關的各種事件,室町幕府成立後因為又同時還在跟南朝戰爭,而因為很多靠有力武士內鬨又多,直義、尊氏過世後,義詮人望完全不足,因此造成不斷進攻南朝,然後幕府內鬨,被迫退出京都,南朝回洛又鎮不住又撤退,陷入無限循環,始終無法結束分裂狀態,內鬨諸侯又跑到南朝陣營投降讓情況相當混亂。更混亂的是,叡山園城寺只要不合我意就恐嚇要抬神轎入洛, 東大寺春日神人也會恐嚇要抬神木入洛(而最荒唐的是,這些神轎神木就這樣被丟在目的地,這些神人根本沒在怕,但其他所有人都很怕,利用這種宗教畏怖心來情緒勒索),而這些舊佛教勢力又三不五時跟有力諸侯互槓(因此時武家開始會藉口戰爭向貴族寺社領徵臨時稅戰爭結束後還是繼續徵溫水煮青蛙,讓舊勢力非常惱怒,以前武家勢力手是伸不進來這一塊的)。舊佛教又不斷尋釁新興佛教勢力,例如當時許多武士皈依的禪宗(連佛光寺都被盯上好幾次,本願寺還太小沒被盯上)。 南禪寺要蓋樓門就設關所收錢,關所被山門(叡)門徒摧毀然後又去盧幕府,又請神轎入洛,搞到最後南禪寺不但要拆掉樓門,連礎石都得拆光光不然神轎不願回駕。甚至連紫宸殿前舉行莊嚴的最勝王經講義時。南都北嶺僧眾都可以在那邊現場大亂鬥超級離譜,此時舊佛教的橫暴真的令人不忍卒睹。

2024年2月21日

覺如認為大谷廟堂(屬於青蓮院末寺)只有廟的形式,並無直接門徒,對關東的弟子來說部分人對大谷漠不關心,關東只是重複親鸞生前的在做的「行事」,但並無彰顯親鸞本人,看到日蓮宗從六人輪流改採貫主制,他認為還是要有個中心。進行嘆德,與親鸞的教義無關,但對親鸞以外(的他們一家)是重要的。他撰寫「報恩講式」固然是為了嘆德,也是為了強調他們繼承血統身為血親的立場,本書作者很直白地說這並非發自思慕之情,而是半帶著宣言的意味,他也製作繪傳(這些都是學淨土宗做過的,淨土宗有知恩講式也有繪傳。但這個是親鸞至上主義,強調親鸞是彌陀如來的應現,強調親鸞繼承法然法統因為親鸞生前在關東常提到法然,因此關東弟子間相當尊敬法然,為利於當時傳教,也強調親鸞繼承法然)。

覺惠覺得當初異父弟唯善出奔關東過得很辛苦,就讓他回來住,覺惠他們稱北殿,唯善為南殿。此時突然冒出一個源伊自稱親鸞外孫要來主張大谷廟堂(當時只是青蓮院末寺)所有權,從關東回來同居的唯善(覺信尼與後夫所生)就去要到一個院宣來擋,但其主張的權利基礎是禪念讓土地給他,引起覺惠(覺信尼與前夫所生)跟其子覺如的警戒,也去要了一個院宣。

覺惠將死要把廟守交給覺如,正好當時在禁一向宗,一向俊聖的一向宗跟一遍上人的一向眾,不使是因為念佛的關係(這早就被禁),在上人過世後風紀紊亂畢竟因為僧團有男有女,而且因為沒有維生手段又成群結隊四處流動因此也不乏小偷跟敲詐因此被禁,親鸞的念佛者也被當作同類(其實三者都不一樣,但世間覺得都一樣,誤把念佛者全部都做一向宗),唯善竟然又入手了幕府的下知狀免遭打壓,裡面還有繼承親鸞遺跡的文句,關東也有他的支持者,教團陷入分裂危機,唯善更帶山僧趕走北殿。覺惠憤而過世,覺如只能開始流浪,後來青蓮院主張其有權對本件裁示,並認定應該由親鸞門弟來解決本件,敗方唯善早已破壞廟堂並帶著遺骨與像逃走。

覺如因此得以回到廟堂但其身分懸而未決,門弟並未同意立刻讓他復職。覺如和關東的關係不睦,門弟始終認為覺如只是留守職(加上覺信尼捐出土地時明記大谷廟堂留守職雖須由其後代擔任,但門弟可以任免)沒什麼特殊的,當時所有宗派都是高弟傳承,關東以前也還有很多親鸞高弟,因此對於覺如的高姿態感到不快。覺如被迫簽下屈辱的誓約書才得以回到留守職,但他始終想想要的是這個廟堂能寺院化、中心化,他觀察日蓮的興盛認為宗教的世界需要世俗的權威才能維持而且還要有個中心(因此門弟對他很警戒,因為以當時多半人的認知都覺得宗派傳承中血沒啥了不起),覺如想做實現的是前所未有的宗派「血」的傳承。

覺如傳給存覺但其實還握有大權,存覺教義比較溫和偏淨土宗西山派(意識到惡人正機的危險性也不太提),覺如就義絕他剝奪留守職,徹底他的親鸞至上基本教義,在這一代有了本願寺這個名字,宗派名也出現了,然而相較於隔壁佛光寺連名帳弄得有聲有色,還是多半乏人問津,覺如也沒有群眾魅力,而且大概是少年時代的經歷讓他支配欲很強,因此也讓人敬而遠之。

了源先在山科創興正寺,後來入洛創佛光寺(存覺取的),存覺寓居了源處,與他關係密切常常互相合作。了源還創繪系圖強化組織也保證了坊主壇徒制成為生活保證。相較之下大谷廟堂依然沒有寺院化還是間廟堂,覺如與權門(日野家)結下猶子關係也讓後代照辦,貴族化也是覺如的野望。覺如還設計了獨自的光明本尊強調親鸞繼承法然(當時親鸞知名度並不高),還有血脈相承的三師連坐像(親鸞如信覺如)掛在廟堂中。

此時正值後醍醐天皇起事,鎌倉幕府被新田所滅,而足利尊氏被新政的不平武士擁起正式與天皇家決裂。

2024年2月5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4年1月19日]
カテゴリ (シ)白洲正子
タグ

標題雖然是蓮如,其實是續親鸞作品,聽說蓮如本人要到第四卷才登場?所以寫法比較像編年史,寫同時發生的事情,第一卷主要是覺信尼(親鸞女兒)~其子(與第一任丈夫)覺惠、覺如(覺如子)剛滿二十歲出頭的時代。這段時間,同時期有元朝攻打,有日蓮過世,一遍上人四處遊行念佛(比較接近傳統宗教咒數),還有皇室兩派分立都想打破輪流的局面。

覺信尼第二任丈夫把土地給了她,就在上面蓋了大谷廟把親鸞的遺骨移到此處,家族很像廟守,繼任必須是血緣但是也必須經弟子同意。親鸞過世後東國弟子勢力強大,子孫也是靠東國的弟子在供養。覺如從小伶俐出家成為稚兒之後引起稚兒爭奪騷動,先被南滝院淨珍綁架走,接著又被興福寺一乘院門主信昭搶過去,接著又擔任繼任覺昭的寵童。作者很仔細地解釋"稚兒灌頂"的內容與作法。大概就是這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了。之後覺如到了可以出家的年紀終於獲准,他也與父親去東國一趟。他本人很尊敬善鸞的兒子如信,如信每年都會上洛,也可以從他那裏聽到曾祖父的往事。如信本人雖然知道父親善鸞的傳教方式別人有異議但還是默默跟著做,但他自己是專修念佛。善鸞由於被親鸞義絕行為也很像修驗道還弄符水,因此東國勢力最大的一派也就是高田派並不是很喜歡如信,因此對覺惠他們只是純粹認為是聖人的家人,並不會從繼承道統的角度來看他們。覺如在這趟東國之旅感受到一個教團要永續經營必須脈脈相乘的重要性(高田派真佛底下就有優秀的後繼者),他父親認為不要強調血脈以免引起東國的反感,但此時覺如已經在心中勾勒他強調的宗義傳承親鸞-如信-覺如的構圖了。

讀了第一卷感覺內容非常豐富,但也因沒有讀作者的親鸞對東國弟子其實不熟(之前讀梅園猛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一開始突然面對很多人有點混亂,加上寫作方式完全是編年史,一會蒙古人一會時宗一會幕府感到有些疑惑,而標題本人在此卷根本不登場。加上作者自己查的資料,鎌倉時代的古文都是直接引用很少說明,個人造詣不深要完全地理解八百年前古文的所有內容是有困難的,這部分有點痛苦。但讀到稚兒爭奪戰那裏開始漸入佳境,後來也大概習慣作者的脈絡和寫法,其實越來越覺得還不錯,這部書應該會是一套力作,讀這個也是全盤了解其他教派的好機會,有機會想續讀下卷。

--
所謂時宗是臨命終時宗之意,亦即平常行住坐臥都是當作臨終之時時時不忘念佛。時宗的特色是過著集團放浪生活,遊行上人、聖甚至有決定是否可以往生的權威。一遍上人的念佛其實是和高野、熊野傳統的固有宗教結合的念佛,帶有日本傳統宗教的咒術性質(與法然親鸞不同)。一向俊聖的一向宗念佛常常被混淆,但一向宗是完全無視世間秩序與道德,一遍的教團還有基本的規律。

鎌倉宗教的一個特色是很露骨把祖師崇拜推到最前面,擠掉佛菩薩第一,然後常常製作祖師行狀繪卷但不像以前繪神化,而是畫出現實的人(但可能是佛菩薩以上的崇拜)。伽藍配置也是一樣,本尊在中心伽藍,祖師只在一隅(例如法隆寺聖靈院)。但知恩院和東西本願寺御影堂就是中心,報答指引我們的祖師的恩情,反而阿彌陀堂被擠到旁邊當配角。

此外,親鸞在六角堂感應的內容,突然覺得似乎跟稚兒灌頂的邏輯很像?稚兒灌頂也是藉由儀式讓稚兒變成觀音菩薩的化身,因此就無色戒的疑慮,親鸞自小出家應該也知道這個,他的夢境的脈絡很像這個。

2024年1月9日

・熊野具有漁撈採集之國的繩文人特徵(彌生人從事農業因此認為非農是化外之民留下歧視),與紀川流域(稻作)完全不同感覺。反叛的土地性格
・日本傳統認為山是死者的住處,本來就有あの世信仰跟現世除了左右季節相反以外都一樣,靈先去了那個世界跟祖靈一起住,之後還是會來投胎當子孫。因有這個古來信仰因此讓淨土教傳入日本很合拍甚至到源信、法然、親鸞之時大為興盛成為日本佛教的中心,熊野信仰與淨土教的隆盛兩者相輔相成。日本從彌生時代以來拋棄山,跑到平地耕作,在「記紀」中熊野只是山的國度帶著否定的意味,是死者之國(前代的神)。在院政時代產生「宗教の先祖返り」的現象,熊野這個山之國死之國反而成為憧憬的國度,本恭更被視做阿彌陀淨土,作者認為是潛意識中復歸繩文文化的潛藏願望(日本的深層350-352)。本宮神是阿彌陀如來的垂迹
・作者認為,開啟後世熊野參拜熱潮的白河法皇為何會這麼喜歡跑到這麼遠來?大概是這裡的深山中的靈氣,叡山高野山因為僧侶的露骨的權利慾物質欲已經失去神秘性,他在這裡感受到一些超越的永遠的東西,還有復歸繩文的潛意識吧(356)
・院政熊野信仰盛行時代,熊野的(阿彌陀如來)超越性的能力(使人不老長壽,往生極樂),其神諭連上皇都感到敬畏(例:對鳥羽上皇預言死期),但熊野水軍在源平對抗中選邊站武名大震,漸漸降為但也因此失去宗教的超越性。後鳥羽時代的熊野詣已經演變所到之處奉納相撲神樂,開和歌會,熊野神演變成通曉和歌真髓的神,都人到此自然激起詩興:新古今集,熊野懷紙(378-380)。但其實後鳥羽上皇除了藝術上的遊興,還帶著希望拉攏神人的軍力的政治意圖(後來就起兵了。381。熊野之後變成院政時代的遺物漸漸被拋棄,作者認為變得太政治之後反而漸漸失去宗教性的權威,也因為政治選錯邊,也只能被政治權力拋棄了早向衰落的一途。382,)。
・另一個引起衰落的原因是淨土教的變遷。淨土教在法然的主張下只需口稱念佛即可往生淨土,無須困難的修行或喜捨;不只如此,作者特別指出,在這之前的淨土教、雄野信仰常常會跟本地神祇連結(例:熊野的神本地佛),法然的偏依善導,其實也是要確立純粹的佛教與交雜混淆的神道劃清界線,極樂淨土是在與山無關的西方十萬億土的彼岸之國,已經無需要到山裡尋找淨土了(383),垂迹的神就失去意義回歸本地佛就好。親鸞就認為,比起為參拜熊野而弄一些避諱不淨(白裝束、儀式)的神事,阿彌陀如來的教誨就是專心念佛。
・一遍的念佛反其道而行,發熊野御札上面寫南無阿彌陀佛,領到就等於拿到極樂淨土門票,等於又是神佛混淆,中世一遍流的淨土教興盛,到近世就被法然親鸞的淨土教壓過勢頭了,是否因為這個合理主義比較符合時代風潮(389)
・進入鎌倉幕府後,雖然也有武將篤信但已經沒有院政時期那種狂熱了(391),熊野信仰主體漸漸從貴族移到庶民身上,促進這個信仰的是修驗道(三山檢校熊野別當一開始是園城寺系較多,鐮倉後是叡山系的法親王,最後被聖護院門跡獨佔,392)與時宗甚至包括最慘的庶民也就是癩病者(小栗判官)。湯ノ峰在中世熊野詣變得重要,因為他治癒癩病者,有一個藥師堂(藥師→湯ノ花でできた),其實湯ノ峯就是湯ノ胸,被藥師所抱擁的患者就此痊癒(419)。
・廢佛毀釋時本宮新宮的寺院被拆了,只有那智留下來,也是因為身為第一番札所的堅定信仰支持。青岸渡寺亦即度過青色的海洋對岸就是觀音的淨土(405-406)。
・彌生因為是定住在特定土地,然後產生氏神祭拜,祭典是排他性的,參加的人預先已經決定好是誰,但繩文是眾人皆可自由參加(新宮御燈祭,諏訪御柱祭,青森ねぶた祭)(414)。繩文人最敬重是火神,彌生人崇拜太陽因為是農業之神。
・本宮第一殿證誠殿,觀其名為保證真實,研究アイヌ民族宗教(還保留繩文的一些痕跡)發現古代神的最大美德是不說謊,アイヌ人不說謊,不想說的話只會說不知道而部會亂說。但記紀的神則是也靠誆騙來...

続きを読む

2024年1月2日

繼體天皇之時,近江有大洪水,從高島郡的深山一棵大樟木流向琵琶湖,想砍伐他就引起災禍,因此沒人敢靠近,就在大津的湖上漂流數十年。後來大和國住人發願用這個巨木雕十一面觀音,拖到當麻,但其人過世之後巨木又被丟在那邊風吹日曬雨淋八十餘年,有人認為這巨木使當麻住民患病,想托又托不走,該住人的遺子一托就動,但拖到初瀨川也是丟著一丟就二十年,德道上人入手這個樟樹千年靈木後,結庵焚香祈求靈木可以自成佛體,正好屆時藤原房前來初瀨,因此後來促成最終聖武天皇敕許下開始建造,729年完成,是為高達二丈六尺金色燦然的觀世音菩薩。德道上人發掘夢中神諭的瀧蔵山的巖石運回長谷把觀音像安置其上,至今十一面觀音依然站在這片岩石上。944年的火災,從灰燼中搶救出十一面觀音菩薩頂上佛面一體,安置在新刻的十一面觀音菩薩胎內,之後又遭受歷次火災,依然搶救出來安置在菩薩胎內。為了重建復興,長谷寺的和尚們遊歷各地勸進,因此也推廣了長谷信仰,日本各地也有很多地方稱為長谷,鎌倉也有長谷寺(白洲正子著作集第四卷,頁38-41)。以靈木造觀音,佇立於岩石上,是神佛混淆的象徵。外來的佛教,已經在日本紮根成為一個新形態的神。

同樣也是這位德道上人,還有另外一個逸話,就是他病死在冥界入口遇到閻羅大王,閻羅大王說你太早來了,要他回去人世普渡眾生宣廣觀音靈場,給了他三十三個寶印。然而復活的德道上人宣講推廣但沒人理他,上人感到很失落就把寶印埋在攝津的中山寺。後來平安時代,花山院把寶印給挖出來,就開始有三十三所巡禮(白洲正子著作集第四卷,頁41)。

2023年12月20日

近江篇內容饒富興味、させていただく是真宗門徒他力本願的思考而來、近江商人的商賈術、淺井長政差別的自尊心、井伊直政的細膩內政術...都非常有趣。奈良篇主要在講中國、佛教跟修二會。

2023年11月14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3年11月14日]

高野山、青渡岸寺、粉河寺等等。很久沒讀這個系列,現在的自己似乎比較渴求較厚重的內容。

2023年7月21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3年7月21日]
タグ

・聖武人生的五大特徵事實:1.即位異常地晚,對不改常典的強調。2.長屋王之變。2藤原廣嗣之亂,放棄都城流浪生涯。4.對佛教的異常強烈的信仰及東大寺的建立。5.讓位以及對光明皇后獨裁權力之默認。

・724聖武天皇遲至24才即位,即位時卻是前任元正女帝(第二位中繼)下詔書,非常"遠慮がち"的態度。且,身為天武後代居然抬出(被天武反掉的)天智朝「不改常典」出來。原因正是,「不改常典」其實重點在於堅持直系繼承—就算其母出身卑微(天智當時想用這套替母親出身卑微的大友皇子解套讓他接班,也因此引起天武反對)。而聖武母親為海人之女宮子,這也是他們這派致命的弱點,其他還有一堆王族從母方血統上來看都應該更有即位的權限,因此才有這個低聲下氣的詔書,以及登基同時馬上給予其他親王封邑討好他們。

・長屋王是天武長男高市皇子的長男,母親是元明帝同母姊,妻子內親王則是元正帝妹妹,一家在血統上更具王位正統性,特別是長屋王的兒子們更是有雙重皇家血,在728光明子生的基皇子逝去後一家都是有力皇位競爭者。因此在藤原家的戒心(堅持要保住聖武光明子這條線)+聖武的自卑情結等原因下痛下毒手,729長屋王一家都被株除。

・737藤原四兄弟突然領便當之後,則是玄昉+吉備真備(光明子應該是主要的後盾),740藤原廣嗣叛亂打到一半聖武天皇就突然發詔書「朕、緣有所意,今月末暫往關東」突然開始5年的落跑生活。作者提到這是聖武「実存的不安」,從出生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照著他自由意志去做的,無法見母親+母親出生卑微的創傷,被夾在長屋王跟是藤原四兄弟之間,過著人形立牌的生活,四兄弟領便當之後,是光明子的擅權,母親突然回春和玄昉打得火熱,但他什麼都不能做,廣嗣謀反所發出對朝廷的批判影射著母親與妻子的醜聞,著實踩到他的痛腳。長期被踩在腳下導致的大爆發,就是這場流浪(因為他身分的關係整朝也只能同行),這是他從出生以來第一次的自由意志的表現。

・741下詔各地建國分寺、國分尼寺,總國分寺後來就是東大寺,國分尼寺的總本山則是法華寺(以前不比等的宅邸),名為法華滅罪之寺(光明子懺悔反省..)。743下詔發願建立大佛(現在大佛約只有以前的2/3。一開始還是在紫香樂宮那邊蓋,後來745回藤原京了)。

・749.7聖武天皇突然下詔退位給給孝謙,孝謙是史上第一位女皇太子。8月為光明皇太后成立了「紫微中台」這個新機構,長官是藤原仲麻呂,名稱看來擁有中書省尚書省權力有人事軍事權,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光明皇后的私人機關,架空太政官跟原有不合光明皇后之意的聖武朝下掌權者(聖武-橘諸兄+佐伯、大伴等皇親體制)。到760為止差不多都是光明皇太后的天下,她寵幸的仲麻呂因此扶搖直上,758也是照仲麻呂的意排除其他皇子立了住在他家在他庇護之下的大炊王(淳仁),排除756聖武駕崩時指定的道祖王。孝謙等到760母親過世後才開始展現她的自由意志(復仇),淳仁和仲麻呂皆失勢,接著開始除去其他皇子鋪下日後讓味道鏡梗。

・光明皇后是不比等夫妻全力栽培要實現當天皇外公夢想的對象,因此受過良好漢學教育。從小和聖武一起長大,母親是海人的聖武在她面前抬不起頭來,自然地戀愛對象是往外發展。而她寵幸的都是熟習唐文化的(例如遣唐的玄昉、吉備真備;學者仲麻呂)。相較之下阿倍內親王則從沒有被期待(藤原家期待的畢竟是生皇子)的平凡,上有高壓的母親,其實聖武根本有其他皇子,但阿倍內親王只是為了維持藤原家政治被抬出來(排斥聖武-橘諸兄想弄的皇親政治)變成孝謙,758之後讓位給淳仁,在仲麻呂看來這個中繼已經用完了沒有作用了。隱忍之後等到母親在760過世後,退位的女帝開始爆發活出自己。她在(要廢掉淳仁的)宣命裡說聖武告訴她可以讓位給任何喜歡的人,可以使王為奴,也可以使奴為王,除了舖道鏡梗,也可以看出聖武因為母親出身萌芽的平等思想,也傳給自己女兒。重...

続きを読む

2023年7月2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3年6月12日]
カテゴリ (シ)白洲正子
タグ

・作者認為死=ケガレ可能是平安才有的風俗,之所以一帝一都可能是死者送り的風俗,參考アイヌ民族送死者是燒房子給他送他上路讓他在那個世界裡可以住,而火從以前都被認為是與「あの世」的媒介(迎え火、送り火、仏壇の灯明、薪能の篝火)。
・到聖德太子時才第一次有定都的打算。(小墾田宮(おはりだのみや)→大福(櫻井市)說)聖德太子推行造律令國家的三個事業是史書編篡、定都、律令制定。
・小墾田宮一地畢竟是聖德太子的地盤,所以推古女皇亡(當時太子已不在人世)後,太子兒子山背大兄王沒被選上而是田村皇子即位為舒明天皇(應為蘇我蝦夷的意志),就遷都飛鳥去(蘇我的地盤。該天皇一生中不斷地遷都想逃離蘇我的控制)。
・神祇令→相較於中國的「祠令」可知中國對於祭的規定非常綿密複雜,但這裡卻祭、祀兩者毫無區別(!),對祭的對象規定也不明確,沒有動物祭品規定,對於「祠令」所無的即位儀式卻相當詳細規定(!),還有「祠令」所無的大祓。可見律令神道完全也是在宗教從屬於國家的框架下,既不重視古代的祭神也不重視儒教的祭,只是服務於當時政治的需求(而這個律令神道在19世紀成為國家神道,也是因為有上述基礎。民間殘存的神道才留有古代的世界觀,例如天理教跟大本教)
・觀察大寶律令、養老律令:與中國不同的是太上天皇與天皇竟同時居於律令制頂點(也是院政的基礎),係因持統上皇主導的律令制定。因為女帝所以也沒有唐當時的衣服令(繁複地規定皇帝各種重要儀式的穿著,但畢竟是男裝)。此外例如唐的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分立由皇帝在上面持有絕對獨裁權力使用這些互相制衡,不比等在這裡拆掉三省把權力都集中在太政官上偷偷地把權力從天皇手中搶走。中國的詔書程序規定完全不受行政機關中書省干涉由尚書省獨立起草確保皇權但日本的詔書程序規定卻使天皇必須受制於太政官二重支配(天皇只能填日期跟寫可)。
・繼體帝係由於先代互相殘殺絕後而從民間迎來的天皇,當時重天皇家血統的量因此妃子就從皇女迎來(不知道是否因此構成來不成文的皇女當皇后,作者沒有這麼說),提高皇后、女帝的地位,也是日後推古女帝成為可能。
・崇峻天皇被殺之後推古即位,指定聖德太子為皇太子(推古的哥哥用明帝是太子父親,推古是太子的阿姨)。推古朝主要是蘇我馬子太子在主導政權(太子晚年篤信佛教陳義過高政權又回到馬子手上,而且隋滅亡忘太子對現實感到幻滅)。推古30年太子遽逝,36年推古女帝留下曖昧的遺言,似乎傾向田村皇子即位,蝦夷即推之,是為舒明帝。(另一位皇位繼承候選人為太子的兒子山背大兄王)
・皇極(重祚時稱為齊明):舒明帝不斷遷都逃離飛鳥即蘇我氏力量,死後蘇我蝦夷入鹿推其妻寶皇女(再婚37歲嫁天皇還有前夫一子)即位,蓋當時有中大兄皇子的力量,而蘇我想推馬子女兒所生的古人大皇子,因此做為妥協由皇極登基。皇極天皇有薩滿般的生命力,入鹿為其寵臣(後來入鹿被中大兄皇子發動政變,在皇極腳邊殺掉他)。當時三個有利的皇位繼承人,古人大兄皇子辭退出家逃到吉野還是被殺,輕皇子後來極位變孝德帝在難波宮被孤立而死,皇極再一次登基(中大兄深諳躲在權力背後操控權力的招術)。
・鸕野皇女(持統天皇)。母親遠智娘的父親(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被自己的父親(天智天皇)以謀反為由所殺,母親也因此驚嚇而死,這種對父親的複雜感情藏在她血液中。和自己的姊姊都嫁給大海人皇子,兩人都產下皇子,姊姊之後過世(似乎對姐姐也有點自卑情結,她的命運因為姐姐過世而開)。大海人皇子因為查覺到天智的殺意逃走出家後來起義成天武天皇,政治理想是天皇親政,六個異腹皇子平等佐政。但天武晚年多病,而成為皇后的鸕野皇女的只想要己腹的草壁皇子即位而排除其他人。天武亡後不到一個月,姊姊的兒子,身負眾望的大津皇子馬上被以謀反為由所殺(在這裡手段很像效法父親天智天皇,天智沒殺大海人反而讓大友皇子被殺這也是一個教訓)。三年後草壁皇子亡,持...

続きを読む

2023年2月17日

探討林養賢為何會走上金閣放火的路。林養賢的父親道源和尚有肺結核,來到成生的西德禪寺當住持,娶了志滿子後生下林養賢,但在昭和17年還是不幸病逝。濱田承弘從成生當地到瑞芳寺當小僧,後來瑞芳寺住持敬宗和尚(豔福家+豪酒家)前往金閣寺升任住持,濱田也跟著一起過去,後來濱田在菲律賓戰死,道源和尚因為有這個人際關係,為兒子的將來寫信給金閣寺後任住持慈海和尚,慈海和尚雖然對養賢素未謀面也不知道他有嚴重口吃,但因為同為成生對濱田印象很好就接受。志滿子在道源和尚過世後,禪宗慣例未亡人就必須隻身離開,但是由於當地壇家還有爭論本山(東福寺)也還沒決定因此就讓她暫時留下。志滿子一心一意希望兒子將來接任金閣寺住持,自滿的態度也讓當地人有些不悅,而養賢和母親關係並不和睦。

林養賢在伯父那邊念東舞鶴學校,先上洛得度,後來提早在昭和18年中學還沒畢業先行入洛轉學至花園中學,因為慈海和尚身邊的小僧都被徵兵或者還俗,養賢去的時候正式徒弟只剩他和一些工作人員。金閣寺其實在戰中還是有人在拜觀,例如要上戰場前的製造回憶,或者去那邊拿千人針出來蓋章,只是數量當然比平時少,因此寺廟食糧不足。此時學校學生幾乎都被派去工廠幫忙沒在上課,養賢身體開始有發熱異樣疑似也有父親的肺結核,沒告知和尚擅自跑回家拿木刀來,又與谷井老頭相處不睦,執事和慈海和尚討論就去建議養賢是否回鄉,養賢因此攻擊谷井老頭中傷他,但最終還是自請回鄉。回鄉短暫期間鄉下有不少疎開者和準備本島防禦的人,這段時光和志滿子相依為命沒有起太大糾紛,但心裡應該也因為肺結核的陰影而並不好過吧。

終戰後養賢馬上積極寫信給和尚想回去,但由於戰後食糧極度欠缺,和尚要他等到昭和21年4月春天才能回去。20年9月曾發生南京政府陳公博流亡來日時,被安排秘密躲在金閣寺一個月(不能被進駐軍發現),假名東山商店一行,政府也安排四條花見小路廚師來當主廚,找人來陪他打麻將教日文(只是後來陳回中國依然被逮捕處決,只有太太續留金閣),在食糧難中鏡湖池的鯉魚也曾經進了這些客人的肚子裡,佛門台所也在烹煮葷食給陳公博吃。21年回到金閣的養賢,當時還有另外一個小僧14歲的三明,戰後又陸續來了另外兩個小僧。

養賢央求慈海和尚讓他進了大谷大學予科,規劃上是大學畢業之後去僧堂進修(一般沒錢的小僧都是中學之後就直接去僧堂)。到了第三學年,養賢的成績突然一落千丈常常翹課。作者推測,與看不過和尚的吝嗇與員工的薪水優渥(小僧的零用錢則是少得可憐衣物都是寫信請故鄉的家人買。),雖然他本人對住持慈海和尚必無太大反感,但與寺廟裡的工作人員迭起衝突(和尚的方針是金閣拜觀全部交給工作人員不太干涉但對小僧嚴格,副司谷井等人不自覺也侵犯到寺廟經營令小僧反感,把不想打掃淨湖池翹班的人拖起來海扁,讓周圍的人都感到異樣)相處上關係相當惡劣;戰後京都左派興盛掀起宗教改革及清算戰前的風潮,然而金閣還是一如故常,佛門賺取拜觀料,甚至還隱匿陳公博破戒煮葷食;他本人可能也開始對佛門失去興趣(水上本人經驗談)加上年紀相應的性慾也降低學習熱誠。更不用說天生的口吃,還有胸中那個肺結核的未爆彈。昭24年6月,學校向和尚反映養賢曠課嚴重,看在和尚的面子上不退學讓他升上文學部然而依然繼續曠課,和尚就問養賢如果不上大學就得去僧堂,養賢表示還是想上大學。然而之後養賢依然沒去學校,典當衣物書籍換錢,上五番町買了女人及刀、自殺用藥物。7月1日夜晚兩點多把自己的物品搬到金閣,加上足利義滿木像一起縱火,裡面包括運慶的阿彌陀三尊像等佛像皆焚毀,寺廟人員驚覺時已來不及救火,警方調查認為逃走的小僧很可疑,也旋即在大文字山發現仰藥意識不清的養賢,旋即將其逮捕。

根據精神鑑定人的對談大其實養賢對喝酒又對其說教的住持的反感不小,還有和尚的虛無主義活著並無意義只是為了活著的牢騷話語自殺願望也影響到他,加上和尚對他的態度開始明顯與對...

続きを読む

2022年11月5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2年11月5日]
カテゴリ (ミ)水上勉★
タグ

包括兩部作品:塔、塔即日本文化。塔這部作品在當時是散文連載,也是之後一切巨作的靈感來源。作者在執筆過程漸漸偏離原本主題,也漸漸發現藤原家及法隆寺的秘密,因此後來對聖德太子、藤原家的探索成為連載的主軸,也才有日後的巨作。撰寫當時畢竟是散文,論述比較停留在簡單的推理程度,從謊言和傳承來推理是作者的拿手好戲,也因此會引起其他學者的批評,不過這靈感就是天啓,或者說是蒙冤千年的太子的旨意吧。

**
塔:西方是垂直上升、昇天的意志(例如耶穌升天圖)、生的意志。東方是水平(涅槃図)、死亡的意志與象徵。義大利的塔:完結性、調和性,哥德式:未完結性、意志性。
古墳:自己を自然に見せかけようとする意志(明明比金字塔大)。產生的永生思想讓之後佛教、儒教的永遠觀可以落地生根。永生思想也是受到中國道教所來的思想。
古代日本有太陽崇拜(天照大神),古代日本人對鏡子的反射作用感到驚嘆,可以反射光把光送到遠處,因此覺得這也是太陽的夥伴,太陽-鏡-支配權,把太陽、鏡子認為是支配者的標誌。
塔的變遷:飛鳥寺是三個金堂眾星拱月正中間的塔,接著四天王寺(建立在物部的根據地難波)中門進入之後是塔然後是金堂,講堂已經跑到走廊了(以前在外面)。最後是法隆寺,塔和金堂平行。表示佛教思想的變遷從釋迦的個人崇拜(塔裡有舍利),變成大乘佛教、展開形而上化、哲學化的進程,而講堂(人的思辨場所)也漸漸進入境內。

2022年11月4日

銀の庭是真實事件寫成小說。宗教法人法還運作沒多久,很多寺院還把廟裡的錢當作自己花的時代,銀閣寺(故事裡面是聚閣寺)住持栂春泉因為將寺院的收入給自己的女人在先斗町開BAR,在報紙被揭露還被起訴。然而這只是一個陰謀的開端,金閣寺燒掉之後,銀閣收入增加,春泉一家雖然戰中戰後慘澹經營致力維持父親所辛苦築成的庭園,突然收入變寬裕,成為燈全寺派本山覬覦的對象,意圖撤換住持。而春泉在宗務總長佐戸真應的欺騙之下簽了退休的請求,本山說只是形式上避避風頭跟金閣寺事件一樣,然而竟然受理,春泉被迫沒有法源地降職,到大正明院謹慎,本山的人直接降落開始接手鉅額的拜觀費,把春泉的太太女兒都趕到六疊小房間。任命新住持原則上需要法類的同意,聚閣寺三位法類(玉藏、要源、瑞光)一位早已倒戈,一位被逼簽下同意管長任新任住持後自盡,一位遭逢卡車輾過的事故(很有可能是事件),而新住持居然是黑幕本人本山管長大巢碩堂,而管長自己的女性關係更加複雜,結合佐戶等人漸漸強化自己的宗派控制力,架空原本的宗派體制。友人三木龍澤寺住持櫻木玄海,與峰岡徹宗登高一呼撰寫文書反對館長等人(然而是否有藉這件事提高自己聲望的意圖,不無疑問),但玄海居然染指了春泉的女兒圭子,讓圭子在洗月洞附近自盡。而兩人規畫要在銀閣寺內演講宣傳指控本山的行徑,然而本山居然聘請一卡車的流氓來。後來春泉被控的刑案部分無罪(沒有主觀犯意,只是遵循慣例),然而春泉所提起的宗教法人責任役員不存在確認之訴卻敗訴,擋不住管長的晉山式(擔任住持),一家也離開聚閣寺。
這個故事實在有太多峰回轉折,本來以為春泉就是醜聞本身,沒想到春泉是一個讓讀者很同情的角色與受害者,故事高潮迭起實在讓人不忍釋卷,連出門的時候都很想馬上回家繼續看。本山的流氓樣已經惡毒到不能再惡毒,尤其瑞光院住持陸續被兩台卡車輾過、一堆表情凶狠流氓在銀閣裡面走來走去(怪不得書中人物說說最近和卡車很有緣),光想像就覺得很恐怖。管長與周遭的人為了權力與金錢的墮落模樣,讓人不忍卒睹,而這些卻都似乎是真實事件。確認之訴本來就很難打,加上瑞光寺住持這個人證已經不在,又很難證明簽那張辭表只是形式上的,因此敗訴的可能性本來就很高。故事停在圭子自盡,一家被迫搬出聚閣寺,春泉打算要工作並且做長期抗戰。犯罪嫌疑人春泉一路走來變成完全的受害者,一家讓讀者不禁感到同情與感情移入,作者活寫兩位女兒也很可愛,沒想到一步一步都令人掬一把同情淚。遇到這種醜惡的事件,還有圭子的慘劇,或許他們一家應該永遠回不到聚閣寺,但是最後卷末夫婦兩人手掌交疊還是感到很溫暖以及家人之間絆的堅強,不知為何卷末給人的還是希望。

2022年9月8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2年9月8日]
カテゴリ (ミ)水上勉★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2年7月16日]
タグ

經過了前段略嫌平淡的二三十頁開頭,中間部分寫得相當出色且引人入勝,對於最澄這個悲劇清澄的人物像也把握地相當好。作者把他和桓武的悲劇性互相並列,並且反過來說是最澄救贖了桓武。可惜結尾有點略嫌較為無力。整體來說還是一本相當有趣的作品。

2019年8月25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9年3月26日]
タグ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9年3月24日]
カテゴリ (ヤ)山折哲雄

本当に深く悩むためには、つよい力がいるのだ。

2019年3月18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9年3月18日]

第二卷裡面撰寫了喜歡上玉日姬後的掙扎,離開叡山投奔法然,以及結婚。沒想到在這本也是很自然地採用這個傳承,不過西本的官方似乎還不願意承認玉日姬的存在?但是卷末已經嗅到傳統佛腳群起攻之的火藥味了。

本卷還是一樣寫得很吉川,創造一些宿敵(弁円)和總是追殺他的人(四郎),在故事中糾纏不清不時出來串場。我其實很想知道在磯長的太子廟得到第一次的贈語時,到底他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在過這十年;作者沒有放大這一點,不過他不是死去,而反倒是重生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神奇的琵琶法師,被揍了琵琶被打壞,居然拿來烤東西請兇手吃。這個縱橫無礙的存在,也讓人不禁思考,究竟戒律清規這件事是否重要?

2018年11月20日

ツイート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