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野具有漁撈採集之國的繩文人特徵(彌生人從事農業因此認為非農是化外之民留下歧視),與紀川流域(稻作)完全不同感覺。反叛的土地性格
・日本傳統認為山是死者的住處,本來就有あの世信仰跟現世除了左右季節相反以外都一樣,靈先去了那個世界跟祖靈一起住,之後還是會來投胎當子孫。因有這個古來信仰因此讓淨土教傳入日本很合拍甚至到源信、法然、親鸞之時大為興盛成為日本佛教的中心,熊野信仰與淨土教的隆盛兩者相輔相成。日本從彌生時代以來拋棄山,跑到平地耕作,在「記紀」中熊野只是山的國度帶著否定的意味,是死者之國(前代的神)。在院政時代產生「宗教の先祖返り」的現象,熊野這個山之國死之國反而成為憧憬的國度,本恭更被視做阿彌陀淨土,作者認為是潛意識中復歸繩文文化的潛藏願望(日本的深層350-352)。本宮神是阿彌陀如來的垂迹
・作者認為,開啟後世熊野參拜熱潮的白河法皇為何會這麼喜歡跑到這麼遠來?大概是這裡的深山中的靈氣,叡山高野山因為僧侶的露骨的權利慾物質欲已經失去神秘性,他在這裡感受到一些超越的永遠的東西,還有復歸繩文的潛意識吧(356)
・院政熊野信仰盛行時代,熊野的(阿彌陀如來)超越性的能力(使人不老長壽,往生極樂),其神諭連上皇都感到敬畏(例:對鳥羽上皇預言死期),但熊野水軍在源平對抗中選邊站武名大震,漸漸降為但也因此失去宗教的超越性。後鳥羽時代的熊野詣已經演變所到之處奉納相撲神樂,開和歌會,熊野神演變成通曉和歌真髓的神,都人到此自然激起詩興:新古今集,熊野懷紙(378-380)。但其實後鳥羽上皇除了藝術上的遊興,還帶著希望拉攏神人的軍力的政治意圖(後來就起兵了。381。熊野之後變成院政時代的遺物漸漸被拋棄,作者認為變得太政治之後反而漸漸失去宗教性的權威,也因為政治選錯邊,也只能被政治權力拋棄了早向衰落的一途。382,)。
・另一個引起衰落的原因是淨土教的變遷。淨土教在法然的主張下只需口稱念佛即可往生淨土,無須困難的修行或喜捨;不只如此,作者特別指出,在這之前的淨土教、雄野信仰常常會跟本地神祇連結(例:熊野的神本地佛),法然的偏依善導,其實也是要確立純粹的佛教與交雜混淆的神道劃清界線,極樂淨土是在與山無關的西方十萬億土的彼岸之國,已經無需要到山裡尋找淨土了(383),垂迹的神就失去意義回歸本地佛就好。親鸞就認為,比起為參拜熊野而弄一些避諱不淨(白裝束、儀式)的神事,阿彌陀如來的教誨就是專心念佛。
・一遍的念佛反其道而行,發熊野御札上面寫南無阿彌陀佛,領到就等於拿到極樂淨土門票,等於又是神佛混淆,中世一遍流的淨土教興盛,到近世就被法然親鸞的淨土教壓過勢頭了,是否因為這個合理主義比較符合時代風潮(389)
・進入鎌倉幕府後,雖然也有武將篤信但已經沒有院政時期那種狂熱了(391),熊野信仰主體漸漸從貴族移到庶民身上,促進這個信仰的是修驗道(三山檢校熊野別當一開始是園城寺系較多,鐮倉後是叡山系的法親王,最後被聖護院門跡獨佔,392)與時宗甚至包括最慘的庶民也就是癩病者(小栗判官)。湯ノ峰在中世熊野詣變得重要,因為他治癒癩病者,有一個藥師堂(藥師→湯ノ花でできた),其實湯ノ峯就是湯ノ胸,被藥師所抱擁的患者就此痊癒(419)。
・廢佛毀釋時本宮新宮的寺院被拆了,只有那智留下來,也是因為身為第一番札所的堅定信仰支持。青岸渡寺亦即度過青色的海洋對岸就是觀音的淨土(405-406)。
・彌生因為是定住在特定土地,然後產生氏神祭拜,祭典是排他性的,參加的人預先已經決定好是誰,但繩文是眾人皆可自由參加(新宮御燈祭,諏訪御柱祭,青森ねぶた祭)(414)。繩文人最敬重是火神,彌生人崇拜太陽因為是農業之神。
・本宮第一殿證誠殿,觀其名為保證真實,研究アイヌ民族宗教(還保留繩文的一些痕跡)發現古代神的最大美德是不說謊,アイヌ人不說謊,不想說的話只會說不知道而部會亂說。但記紀的神則是也靠誆騙來...

続きを読む

2024年1月2日

繼體天皇之時,近江有大洪水,從高島郡的深山一棵大樟木流向琵琶湖,想砍伐他就引起災禍,因此沒人敢靠近,就在大津的湖上漂流數十年。後來大和國住人發願用這個巨木雕十一面觀音,拖到當麻,但其人過世之後巨木又被丟在那邊風吹日曬雨淋八十餘年,有人認為這巨木使當麻住民患病,想托又托不走,該住人的遺子一托就動,但拖到初瀨川也是丟著一丟就二十年,德道上人入手這個樟樹千年靈木後,結庵焚香祈求靈木可以自成佛體,正好屆時藤原房前來初瀨,因此後來促成最終聖武天皇敕許下開始建造,729年完成,是為高達二丈六尺金色燦然的觀世音菩薩。德道上人發掘夢中神諭的瀧蔵山的巖石運回長谷把觀音像安置其上,至今十一面觀音依然站在這片岩石上。944年的火災,從灰燼中搶救出十一面觀音菩薩頂上佛面一體,安置在新刻的十一面觀音菩薩胎內,之後又遭受歷次火災,依然搶救出來安置在菩薩胎內。為了重建復興,長谷寺的和尚們遊歷各地勸進,因此也推廣了長谷信仰,日本各地也有很多地方稱為長谷,鎌倉也有長谷寺(白洲正子著作集第四卷,頁38-41)。以靈木造觀音,佇立於岩石上,是神佛混淆的象徵。外來的佛教,已經在日本紮根成為一個新形態的神。

同樣也是這位德道上人,還有另外一個逸話,就是他病死在冥界入口遇到閻羅大王,閻羅大王說你太早來了,要他回去人世普渡眾生宣廣觀音靈場,給了他三十三個寶印。然而復活的德道上人宣講推廣但沒人理他,上人感到很失落就把寶印埋在攝津的中山寺。後來平安時代,花山院把寶印給挖出來,就開始有三十三所巡禮(白洲正子著作集第四卷,頁41)。

2023年12月20日

ネタバレ!!!/下有劇情
【8/10】

平家都落ち到滅亡的細緻描寫。一路狼狽敗退,顛沛流離,偶有勝戰但也最終被義經摧毀。在最後的決戰前,時子想出妙策就是讓守貞親王跟主上互換,以保存平家皇統,時子抱著假主上入水,假守貞親王(安德帝)回洛後沒想到數十年後承久之亂上皇天皇被流放之後,兒子即位成為後堀河天皇,其則為後高倉院執院政。知盛之妻、治部卿局明子守望到最後(帶有平家血統的皇統在四條天皇斷絕)。

忠盛跟時忠的最後真的很難看。大家毅然入水忠盛還游著盼人救,最後乞命也很難看;時忠被捕後馬上把女兒獻給義經也很難看。嫡系維盛四處逃最後也入水。相較之下,大勢已去,知盛、重衡、教經等人無力回天,但卻守住武人的尊嚴。

作者說是寫這個作品是挑戰千人的人生,而她不是在人生氣力最旺的三十幾歲,而是年事已長身體也衰弱的時候才挑戰。光千人人生如何分配就是個難事,可想而知挑戰這個具篇作品的艱難。吉屋本本身一如標題偏重於女性,而作者色彩相當濃厚(冰雪聰明的女性登場就馬上進入吉屋世界),宮尾本雖然也從女性立場出發(不過到第四卷主要為接連的戰爭,時子沒有太多登場機會),但力求寫得全面,精美典雅地描寫,一如往常地有耐心與細緻,亦屬佳作。

2023年8月16日

准三位白川殿盛子過世之後領地馬上被法皇奪去,而甚至有讓藤氏主流移到盛子丈夫的弟弟松殿一流。法皇的動向越來越可疑,清盛風馳電掣地起兵,隨後也把以仁王之亂一路輾過去,法皇被幽閉在鳥羽離宮,清盛決定要斷行遷都福原。而高倉帝也讓位給年僅三歲的安德天皇。然而在聽聞源氏響應故以仁王起兵,清盛決定再度遷回都城備戰。清盛亡後,義仲的進軍讓忠盛決斷先撤到西國福原,然而後白河法皇卻先逃到比叡山,導致平家只能帶著幼帝與神器撤離。可悲的是,女婿攝政基通、花山院等卻都聚集在法皇身邊,法皇馬上剝奪平家領地與官位,對木曾下了討伐平家的院宣。

平家姊妹們在時子曉諭之下已經事前做好心理準備,平家回撤離但公卿家的北方終究還是都待在京。而池賴盛則早已叛變依附源氏(母親池禪尼當時就是主張饒過賴朝之人)。典子的丈夫七條修理大夫信隆之前早已因年事已高過世,其子信清、女兒殖子跟義母典子差不多年紀,殖子在父親再婚時很客氣地離家進宮當女房自立,然而被高倉帝臨幸,陸續生下二皇子與四皇子,讓典子很尷尬,畢竟第一皇子也就是當今安德帝是姊姊德子所生,自己的義女殖子卻變成跟姐姐共事一夫,時子把兩位皇子交待給自己的兄長扶養(冰凍可能的皇位繼承人?)。當平家都落時,法皇居然選定了四皇子(之後的後鳥羽)即位,典子突然變成天皇的外祖母,而自己的母親姊姊帶著安德帝逃往西國。一家姊妹祈願平家戰勝,卻看到平家一之谷慘敗之後義經不講武德地懸掛平家戰死者首級示眾。而法皇為了新帝的即位儀式,讓花山院跟冷泉兩位女婿來遊說典子寫信勸平家(@屋島)和談與歸還神器,不然現在正在被示眾中的重衡可能就會被交給東大寺那群人。典子看破法皇伎倆,毅然拒絕,以前可愛的幼妹,看盡世態炎涼,如典子自己所說的被眼淚與悲嘆,淬煉成一個洞察人性的強韌女子,如果平家還是一路順遂,她可能就還一直是嬌嬌女吧。一路看典子的成長,感到酸楚也感到欣慰,這角色寫得真好。

清盛的忠實家臣美濃六,幫清盛隨時準備上朝時用尿筒及入浴,太太汐戶女兒安良井也分別是佑子典子的忠實乳人,全家奉獻平家。清盛死後美濃六壯烈殉死,而孫子小六郎負責葫蘆裡裝清水給門院與幼帝在船上喝。平家屋島被偷襲時小六郎正好每天出發例行地去裝清水被放鴿子,後來在海上拋出葫蘆,也被源氏萬箭齊射而壯烈戰死,一門忠烈,這一幕不禁讓人掬一把同情淚。

平家都落三年後,在壇ノ浦一戰滅亡,建禮門院被帶回京洛在長樂寺上人處出家後棲居吉田,佑子典子大驚趨牛車前往趕緊援助生活用品、焚香,對女院來說是睽違三年的香與茶,眾姊妹不禁拭淚...。如果當時高倉帝看上佑子就讓她入內的話,後來就換佑子入水說不定了。世間的有為轉變令人感嘆。

女院隱棲至大原,也是佑子典子繼續給予金錢和物品上的援助,三周忌時花山院的昌子、佑子、典子一起到寂光院祭拜,此時正好大江廣元公務入京並帶來給女院封地食祿的消息,姊妹們一同拜見廣元的英姿,此時的廣元已經是源氏政權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典子後來在牛車上問姊姊,為何佑子當時一味乖順地眼屎脫落腹肚中,聽從母親的命令嫁到冷泉家,但佑子一席話讓她知道對大江的戀情已經昇華到人間愛,要是當時與大江成婚,依其氣性大概現在已經是沉入壇浦的水中了,如今大江的雄飛令她非常欣慰。這讓當時佑子戀情破碎始終無法釋懷的讀者的我們,也非常滿足的收線。

義經處理平家戰後的不厚道與跋扈引起賴朝的警戒,開啟了源家的骨肉相殘,三代滅亡。而平家男系雖然被源氏屠殺殆盡,然而嫁給公家的女系卻一脈相傳,花山院、近衛、冷泉家、七條家都在明治後成為華族。

**
作者在卷末提到平家物語裡有很多女性登場諸如小督、祇王千手等人,但對於平家姊妹幾乎只是簡單幾句帶過,源平盛衰記裡面內容也不多,多半在建禮門院出家後冷泉、七條給予援助而已。但作者認為強韌的時子應該要是中心,而這些被歷史遺忘的平家女系姊妹們也應該值得一筆,因而撰寫女人平家。...

続きを読む

2023年7月27日

時子的妹妹滋子進宮,生下後白河法皇的皇子,號建春門院,皇子很快被立為六條天皇的皇太子,而太子居然比天皇大三歲。後來六條很快地讓位之後皇子就繼任為高倉天皇,建春門院是平家和法皇的橋樑,在本卷中平家達到最盛期,但在本卷末建春門院病逝之後雙方的裂痕再也無人可以緩解,鹿之谷陰謀事件也爆發。

高倉天皇行幸西八條。平常一向不分妾腹公平對待女兒們、養育費盡心力的時子,還是德子乳母小檜垣的的教唆之下對自己所生的德子偏心,拜見天皇的順序讓平凡的德子先優先,長一歲的佑子第二,再來是典子寬子。當天隨同的近衛少將、好色下品的冷泉隆房對佑子一見鍾情,馬上趁時子去福原,約女婿花山院兼雅殺到西八條騷擾佑子。雪丸(已經老了,跟主人喝一樣的藥湯,還是很可愛)為了保護佑子被好色男一腳踢死(不可原諒的混蛋!),引起典子的憤怒,好不容易被趕走冷泉,其人竟馬上直奔福原向時子要求把女兒嫁給他。

時子為了讓德子入內,被小檜垣的煽動給迷惑,急著必須趕快把引起天皇注意的佑子給嫁出去,她認為德子的婚姻畢竟是平家日後興盛的關鍵,也只能心一橫蠻幹下去。在典子的抗議之下時子才知道原來佑子跟大江廣元的戀情,但也只能狠心拆散,少年天皇對氣質出眾的佑子感到興趣甚至透漏給自己的母親建春門院,因此時子違背諾言,在牡丹花宴之前讓佑子成婚,佑子本來期待在花宴上以乙女身最後一次彈琴獻給大江。大江後來得知消息也因而崩潰,在同僚三善廣信及家人的悉心照顧下,與三善家結親,也因此得知三善家其實和源氏暗通款曲已久。

婚後的佑子嫁給噁男當然悶悶不樂,久違回到西八條發現妹妹典子還是刻意讓西對屋保持以前兩姊妹共學共樂的樣子,就想起少女時代戀情更加難過,典子發現姐姐難過,反而想要趕快結婚讓姊姊可以拜訪新宅就不會想起這些難過的事(妹妹為姐姐著想的心也很感人)。

德子很快地被安排入內,世尊寺伊行的才貌雙全的女兒、平家女兒學友奈奈也伴隨其入內,名稱為右京大夫。這不就是建禮門院右京大夫嗎!!!!

修理大夫藤原信隆(鰥夫)是位如閒雲野鶴的老好人,庭園養了很多鶴,把兒子信清交給大江廣元教育。世尊寺相信信隆的人品,認為很適合典子(48歲vs15歲),因此推薦給時子。典子這樣的嬌嬌女配上老好人或許才會幸福。典子為了讓姐姐來這個養鶴的庭園玩,沒想到居然躍躍欲試,成婚之後也很幸福。四女寬子則嫁給盛子的繼子、近衛家長男基通。

長女昌子把之前清盛跟常盤御前生下的女兒接回來宅邸,但被丈夫花山院兼雅染指之後懷孕。而冷泉隆房在認識佑子之前的女人是小督而為了取平家女兒馬上甩了她,後來小督進入後宮之後冷泉又展開追求但小督懷上了高倉天皇的小孩(後來生下是皇女)。時子得知之後,馬上果斷處置。

作者還有提到,當時天花很流行,貴族女生因為患後的後遺症在臉部塗上厚厚的白粉遮醜,很容易鉛中毒,因此當時貴族女生壽命都不長,大概都三十幾而已。

**
這卷的佑子的遭遇令人心碎,她與大江兩人之間的相思相愛的純潔令人動容。然而玉潔冰清插在牛糞上,與噁男之間的對話更顯不堪。這裡有段描寫是佑子回娘家時,時子要她警告隆房小督之事不要黑白舞,佑子向隆房忠告時隆房反倒用小督已經懷孕將她一軍。短短的對話描寫裡面,母親時子對佑子一直以來抱持的愧疚,佑子的悲憤,隆房的惡劣躍然紙上,這些小片段真的可以看出作者筆力不凡。可憐的佑子,妹妹還特地安排讓她在七條信隆家想與大江賞花不期而遇,妹妹典子對姐姐的愛惜令人感動,然而佑子馬上看穿妹妹意圖,光陰不可逆,見故人又有何用不如讓記憶留在最美好的深處,這段雖然也短短的但也很感人。或許這些內容都是作者的想像說不定,但我很喜歡這些如珠玉般的片段,讀了之後是更想再讀其他作者的作品。

2023年7月12日

從平時子的角度描寫的平家。時子先生了三個男兒,並且把丈夫在外面與其他女性所生的女兒,在出生後接回來養育,然後再生了三個女兒,在女性搬到西八條之後,時子並觀察女兒們的成長後聘請老師教育,也在替他們找好姻緣。世尊寺伊行夫妻來教琴與書,昌子另外學畫畫

長女昌子(妾腹)本來要嫁給信西入道的兒子,因為政變而終止,後來嫁給花山院兼雅。次女盛子(妾腹母親藤波局)嫁給六條殿攝政基實(基實居然因為政變休妻急忙與平家結親。不過兩年後基實就過世,11歲的盛子變成未亡人繼承丈夫莊園被尊稱為白川殿)。9歲盛子要出嫁時子才知道外面還有一個雙胞胎佑子自小被送到吉田的尼寺出家,因此緊急把佑子接回來養育。

此外,小佑子一歲的則是時子接連所生的德子、寬子與典子。

佑子一進西八條,前面淡淡記述平家起飛和時子心境,突然故事一口氣有了生色。佑子清淨聰穎加上美貌,西對屋(白色的雪丸真古錐~)的老么典子馬上對這位姐姐心服不已。佑子因為在尼寺讀過漢文,時子也特地請了漢文老師教他,是世尊寺所推薦的大江廣元,大江在佑子典子洛中探險巧遇之後決定答應來西八條教學。而大江與佑子之間產生情愫,大江致仕後也夢想著將來迎娶佑子(沒想到時子的計畫是讓大江娶典子,因為時子不知道兩人的情愫,也想說典子這樣的嬌嬌女嫁去別人家可能會很辛苦,規劃想讓將來兩人一起住西八條)。

佑子讓我想起了永光院。作者筆下的女性真的很有魅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那種無與倫比的清淨感。么妹真的很古錐,作者也很擅長描寫可愛的小妹妹。佑子登場前內容不乏流水帳大概四星左右,佑子一登場作品就是五星的架勢了。

2023年7月9日

・聖武人生的五大特徵事實:1.即位異常地晚,對不改常典的強調。2.長屋王之變。2藤原廣嗣之亂,放棄都城流浪生涯。4.對佛教的異常強烈的信仰及東大寺的建立。5.讓位以及對光明皇后獨裁權力之默認。

・724聖武天皇遲至24才即位,即位時卻是前任元正女帝(第二位中繼)下詔書,非常"遠慮がち"的態度。且,身為天武後代居然抬出(被天武反掉的)天智朝「不改常典」出來。原因正是,「不改常典」其實重點在於堅持直系繼承—就算其母出身卑微(天智當時想用這套替母親出身卑微的大友皇子解套讓他接班,也因此引起天武反對)。而聖武母親為海人之女宮子,這也是他們這派致命的弱點,其他還有一堆王族從母方血統上來看都應該更有即位的權限,因此才有這個低聲下氣的詔書,以及登基同時馬上給予其他親王封邑討好他們。

・長屋王是天武長男高市皇子的長男,母親是元明帝同母姊,妻子內親王則是元正帝妹妹,一家在血統上更具王位正統性,特別是長屋王的兒子們更是有雙重皇家血,在728光明子生的基皇子逝去後一家都是有力皇位競爭者。因此在藤原家的戒心(堅持要保住聖武光明子這條線)+聖武的自卑情結等原因下痛下毒手,729長屋王一家都被株除。

・737藤原四兄弟突然領便當之後,則是玄昉+吉備真備(光明子應該是主要的後盾),740藤原廣嗣叛亂打到一半聖武天皇就突然發詔書「朕、緣有所意,今月末暫往關東」突然開始5年的落跑生活。作者提到這是聖武「実存的不安」,從出生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照著他自由意志去做的,無法見母親+母親出生卑微的創傷,被夾在長屋王跟是藤原四兄弟之間,過著人形立牌的生活,四兄弟領便當之後,是光明子的擅權,母親突然回春和玄昉打得火熱,但他什麼都不能做,廣嗣謀反所發出對朝廷的批判影射著母親與妻子的醜聞,著實踩到他的痛腳。長期被踩在腳下導致的大爆發,就是這場流浪(因為他身分的關係整朝也只能同行),這是他從出生以來第一次的自由意志的表現。

・741下詔各地建國分寺、國分尼寺,總國分寺後來就是東大寺,國分尼寺的總本山則是法華寺(以前不比等的宅邸),名為法華滅罪之寺(光明子懺悔反省..)。743下詔發願建立大佛(現在大佛約只有以前的2/3。一開始還是在紫香樂宮那邊蓋,後來745回藤原京了)。

・749.7聖武天皇突然下詔退位給給孝謙,孝謙是史上第一位女皇太子。8月為光明皇太后成立了「紫微中台」這個新機構,長官是藤原仲麻呂,名稱看來擁有中書省尚書省權力有人事軍事權,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光明皇后的私人機關,架空太政官跟原有不合光明皇后之意的聖武朝下掌權者(聖武-橘諸兄+佐伯、大伴等皇親體制)。到760為止差不多都是光明皇太后的天下,她寵幸的仲麻呂因此扶搖直上,758也是照仲麻呂的意排除其他皇子立了住在他家在他庇護之下的大炊王(淳仁),排除756聖武駕崩時指定的道祖王。孝謙等到760母親過世後才開始展現她的自由意志(復仇),淳仁和仲麻呂皆失勢,接著開始除去其他皇子鋪下日後讓味道鏡梗。

・光明皇后是不比等夫妻全力栽培要實現當天皇外公夢想的對象,因此受過良好漢學教育。從小和聖武一起長大,母親是海人的聖武在她面前抬不起頭來,自然地戀愛對象是往外發展。而她寵幸的都是熟習唐文化的(例如遣唐的玄昉、吉備真備;學者仲麻呂)。相較之下阿倍內親王則從沒有被期待(藤原家期待的畢竟是生皇子)的平凡,上有高壓的母親,其實聖武根本有其他皇子,但阿倍內親王只是為了維持藤原家政治被抬出來(排斥聖武-橘諸兄想弄的皇親政治)變成孝謙,758之後讓位給淳仁,在仲麻呂看來這個中繼已經用完了沒有作用了。隱忍之後等到母親在760過世後,退位的女帝開始爆發活出自己。她在(要廢掉淳仁的)宣命裡說聖武告訴她可以讓位給任何喜歡的人,可以使王為奴,也可以使奴為王,除了舖道鏡梗,也可以看出聖武因為母親出身萌芽的平等思想,也傳給自己女兒。重...

続きを読む

2023年7月2日

這本書真的太有趣,原來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色彩喜好,也會隨著政治而改變,例如平安時代,色彩本身是國家在管理,既涉及貴族位階可使用者,也跟求偶有關,因此對平安貴族來說色彩就是一種教養跟社交(也是別人對你評價的來源之一)一定必須要掌握;此外德川時代遇到政府禁奢、禁町人使用某種染料或某種顏色,就會造成另外的流行。讀這本書學到很多,也欣賞到很多例如服飾等的名品,當然最重要的是顏色、配色賞心悅目。以前老師曾說荒島只能選一本書的話要帶哪一本?我想了幾十年都無法決定,但現在我會想帶這一類的有各個朝代的色彩書去荒島,記得文明是多麼美好,色彩之旅是多麼令人愉悅。

2023年6月27日

・作者認為死=ケガレ可能是平安才有的風俗,之所以一帝一都可能是死者送り的風俗,參考アイヌ民族送死者是燒房子給他送他上路讓他在那個世界裡可以住,而火從以前都被認為是與「あの世」的媒介(迎え火、送り火、仏壇の灯明、薪能の篝火)。
・到聖德太子時才第一次有定都的打算。(小墾田宮(おはりだのみや)→大福(櫻井市)說)聖德太子推行造律令國家的三個事業是史書編篡、定都、律令制定。
・小墾田宮一地畢竟是聖德太子的地盤,所以推古女皇亡(當時太子已不在人世)後,太子兒子山背大兄王沒被選上而是田村皇子即位為舒明天皇(應為蘇我蝦夷的意志),就遷都飛鳥去(蘇我的地盤。該天皇一生中不斷地遷都想逃離蘇我的控制)。
・神祇令→相較於中國的「祠令」可知中國對於祭的規定非常綿密複雜,但這裡卻祭、祀兩者毫無區別(!),對祭的對象規定也不明確,沒有動物祭品規定,對於「祠令」所無的即位儀式卻相當詳細規定(!),還有「祠令」所無的大祓。可見律令神道完全也是在宗教從屬於國家的框架下,既不重視古代的祭神也不重視儒教的祭,只是服務於當時政治的需求(而這個律令神道在19世紀成為國家神道,也是因為有上述基礎。民間殘存的神道才留有古代的世界觀,例如天理教跟大本教)
・觀察大寶律令、養老律令:與中國不同的是太上天皇與天皇竟同時居於律令制頂點(也是院政的基礎),係因持統上皇主導的律令制定。因為女帝所以也沒有唐當時的衣服令(繁複地規定皇帝各種重要儀式的穿著,但畢竟是男裝)。此外例如唐的三省(尚書、中書、門下)分立由皇帝在上面持有絕對獨裁權力使用這些互相制衡,不比等在這裡拆掉三省把權力都集中在太政官上偷偷地把權力從天皇手中搶走。中國的詔書程序規定完全不受行政機關中書省干涉由尚書省獨立起草確保皇權但日本的詔書程序規定卻使天皇必須受制於太政官二重支配(天皇只能填日期跟寫可)。
・繼體帝係由於先代互相殘殺絕後而從民間迎來的天皇,當時重天皇家血統的量因此妃子就從皇女迎來(不知道是否因此構成來不成文的皇女當皇后,作者沒有這麼說),提高皇后、女帝的地位,也是日後推古女帝成為可能。
・崇峻天皇被殺之後推古即位,指定聖德太子為皇太子(推古的哥哥用明帝是太子父親,推古是太子的阿姨)。推古朝主要是蘇我馬子太子在主導政權(太子晚年篤信佛教陳義過高政權又回到馬子手上,而且隋滅亡忘太子對現實感到幻滅)。推古30年太子遽逝,36年推古女帝留下曖昧的遺言,似乎傾向田村皇子即位,蝦夷即推之,是為舒明帝。(另一位皇位繼承候選人為太子的兒子山背大兄王)
・皇極(重祚時稱為齊明):舒明帝不斷遷都逃離飛鳥即蘇我氏力量,死後蘇我蝦夷入鹿推其妻寶皇女(再婚37歲嫁天皇還有前夫一子)即位,蓋當時有中大兄皇子的力量,而蘇我想推馬子女兒所生的古人大皇子,因此做為妥協由皇極登基。皇極天皇有薩滿般的生命力,入鹿為其寵臣(後來入鹿被中大兄皇子發動政變,在皇極腳邊殺掉他)。當時三個有利的皇位繼承人,古人大兄皇子辭退出家逃到吉野還是被殺,輕皇子後來極位變孝德帝在難波宮被孤立而死,皇極再一次登基(中大兄深諳躲在權力背後操控權力的招術)。
・鸕野皇女(持統天皇)。母親遠智娘的父親(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被自己的父親(天智天皇)以謀反為由所殺,母親也因此驚嚇而死,這種對父親的複雜感情藏在她血液中。和自己的姊姊都嫁給大海人皇子,兩人都產下皇子,姊姊之後過世(似乎對姐姐也有點自卑情結,她的命運因為姐姐過世而開)。大海人皇子因為查覺到天智的殺意逃走出家後來起義成天武天皇,政治理想是天皇親政,六個異腹皇子平等佐政。但天武晚年多病,而成為皇后的鸕野皇女的只想要己腹的草壁皇子即位而排除其他人。天武亡後不到一個月,姊姊的兒子,身負眾望的大津皇子馬上被以謀反為由所殺(在這裡手段很像效法父親天智天皇,天智沒殺大海人反而讓大友皇子被殺這也是一個教訓)。三年後草壁皇子亡,持...

続きを読む

2023年2月17日

包括兩部作品:塔、塔即日本文化。塔這部作品在當時是散文連載,也是之後一切巨作的靈感來源。作者在執筆過程漸漸偏離原本主題,也漸漸發現藤原家及法隆寺的秘密,因此後來對聖德太子、藤原家的探索成為連載的主軸,也才有日後的巨作。撰寫當時畢竟是散文,論述比較停留在簡單的推理程度,從謊言和傳承來推理是作者的拿手好戲,也因此會引起其他學者的批評,不過這靈感就是天啓,或者說是蒙冤千年的太子的旨意吧。

**
塔:西方是垂直上升、昇天的意志(例如耶穌升天圖)、生的意志。東方是水平(涅槃図)、死亡的意志與象徵。義大利的塔:完結性、調和性,哥德式:未完結性、意志性。
古墳:自己を自然に見せかけようとする意志(明明比金字塔大)。產生的永生思想讓之後佛教、儒教的永遠觀可以落地生根。永生思想也是受到中國道教所來的思想。
古代日本有太陽崇拜(天照大神),古代日本人對鏡子的反射作用感到驚嘆,可以反射光把光送到遠處,因此覺得這也是太陽的夥伴,太陽-鏡-支配權,把太陽、鏡子認為是支配者的標誌。
塔的變遷:飛鳥寺是三個金堂眾星拱月正中間的塔,接著四天王寺(建立在物部的根據地難波)中門進入之後是塔然後是金堂,講堂已經跑到走廊了(以前在外面)。最後是法隆寺,塔和金堂平行。表示佛教思想的變遷從釋迦的個人崇拜(塔裡有舍利),變成大乘佛教、展開形而上化、哲學化的進程,而講堂(人的思辨場所)也漸漸進入境內。

2022年11月4日

內容雖然有一些作者本身的特殊性,但基本上還是循著平家物語的路線在走,讓人驚豔的部分並不是太多。

2022年7月29日

這部作品非常地有意思。二三流大學畢業的雷對優秀的弟弟抱有自卑情結,大學畢業後也找不到工作,只能淪為臨時工。一天前往藥廠舉辦的源氏物語展覽打工,手上拿著一袋藥廠發的源氏物語故事本跟其中人物建議服用的藥品回家的路上,不知為何竟然誤入源氏物語的世界。一時情急之下隨便亂說自己是曾在高麗學法的陰陽師伊藤雷鳴,被弘徽殿女御召見祈禱。弘徽殿女御就是第一皇子(後來朱雀帝)的母親,當時桐壺帝寵愛更衣桐壺讓她因此臥床,雷鳴拿出藥廠的藥治好女御之後馬上獲得信任後來成為女御的私人陰陽師。他靠著讀藥廠發的那本書事先知道故事的走向,因此人人誤以為他是很強的陰陽師,他終於在那個世界裡安身立命,找到自己的歸屬,被人信任,受人敬重,有人常常找他商量事情,他也和大納言的女兒倫子成家。前一百多頁還有著輕佻的感覺,但到故事中盤開始沉穩地描寫雷鳴完全溶入的物語世界,擔任女御顧問般的存在。桐壺帝找到新歡藤壺,光源氏也漸漸長大成為女御的威脅,女御受盡冷落但一心一意希望自己兒子能登基,她表現積極、腦袋清楚、自立、冷靜,無一不是早生千年的特質,令雷鳴感到驚異無比(紫式部原書的描寫實在太少),也成為女御的隊友與粉絲。桐壺帝為了要將藤壺立中宮,和女御交換條件,保住第一皇子春宮的地位穩固。而藤壺和源氏直接搭上甚至懷孕生下三皇子,女御也很直接地嗆桐壺帝,非常霸氣。女御也撫慰了同為好強女性的六條御息所的心。雷鳴組成的家庭非常幸福,但沒想到妻子倫子卻在出產當天和女兒風子一起離世,令他感到非常悲痛。這個轉折也讓主角變得沉穩許多。

春宮日後即位為朱雀帝之後,三皇子成為春宮,女御多年忍辱負重,冷靜謀劃,終於成為女御的天下,是為大后。朱雀帝在太子時代娶的女御的最小的妹妹朧月夜,在那之前卻已經被光源氏染指,一直到登基之後兩人還是繼續關係,甚至還在大后所住的娘家二條院裡直接和朧月夜偷情,由於真的太離譜了引起震怒,而且藤壺決意出家也讓他受到打擊,就自請離京去須磨(神戶)避風頭。雷鳴為了替大后打探光源氏消息也一同前去。在故事前段,雷鳴因為跟朱雀帝談起同樣對弟弟的自卑情結,一併處理了他心裏這塊問題。在這之前光源氏就是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可怕性成癮患者(最恐怖的一段是脫光衣服跑去偷襲藤壺,被藤壺家的女人們關到倉庫十個小時以上,後來人家一把他放出來,第一件事情居然又去偷襲藤壺,實在太扯),但是在這段,光源氏在須磨跟雷鳴談到自己的自卑情結(父親為了保護他,不讓他去大學裡學習),和沒有無條件愛自己的母親的悲痛,也提到「想い供養」,也就是想起故人本身就是一件供養(故人也希望你想起他)。一直不願想起喪失妻兒的悲痛的雷鳴說,為何女兒要出生?光源氏說「風子は、父親に姿を見せるために生まれてきたんだよ」那一瞬間雷鳴也被救贖了。看來這人被喜愛也不是偶然。

光源氏說,其實他真正喜歡其實是大后,並且答應在盛夏夜晚放螢火蟲給大后看,大后命雷鳴明天晚上也一起出席。然而當天晚上回家遇到倫子和風子化身的螢火蟲,一時高興沒想到突然回到暌違26年的現代,時間還停在過去他離開的那個時點,然而他已經不是以前的自己,胸中總是抱著深深的哀愁,不習慣現在的生活,也不知道之後要做什麼,一心一意想回去。他試著回去找當時的路地但已經找不到,但總是想起和大后的約定,大后後來不知道怎麼了?後來他發現應該怎麼樣都回不去了,於是他開始去圖書館讀源氏物語的古文字版,想起故事中的人們,想知道眾人後續的發展,但故事中並沒有任何交代大后什麼時候離世。後來他決定,如果他回不去,就去投考研究所當學者(而且他可以寫古文讀草書),立志拜在某超難考國立大學名校的源氏物語研究者名下,想一輩子與源氏物語為伍。故事的最終他去京都找弟弟,去參拜紫式部的墓所,也為了倫子與風子,要去五山送火迎接他們(五山送火是送,不是迎!!)。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故事,一開始因為主人公設定有點輕佻,本...

続きを読む

2022年1月16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22年1月16日]
カテゴリ (ウ)内館牧子

主角是道長妻子明子所生高松系的兒子能信。一開始輔佐道長女兒妍子,沒想到妍子居然只生下女兒,馬上成為道長系被冰的一支。道長和兒子鷹司系的賴通、教通兄弟在後宮繼續角力,為生皇子皇女一喜一憂,哥哥賴宗也投入這個戰場。但是一直在妍子女兒禎子身邊與冷宮無異的他,終於也等到禎子嫁給當時還是東宮的後朱雀,生下尊仁親王,甚至日後即位。禎子沒有任何靠山,一開始是帶給自己母親不幸的種子,但是靠著她的堅韌和能信的陪伴與機智,尊仁最終在沒有任何靠山之下也立了東宮,而東宮時代與能信養女茂子生下的貞仁是日後的白河法皇,茂子是第一個破了非攝關家生下皇子還能即位的特例,而白河法皇也是撕裂攝關家政治的開端。這個展開非常有趣。這個以能信為主角的故事對我而妍相當新鮮,而大概好一陣子沒讀平安朝的書早就忘光了誰曾生了皇子,所以抱著新鮮感把他讀完。以能信為主角的切入點相當有趣。雖然是三部作裡面的小品,但完成度不輸給前兩部,也是出色的作品。

唯一稍微不滿的是,面對怨靈出現,御払い的那一段,還是不能避免現代人那種"不科學""詐欺"的眼光。當代的作家每當處理這種橋段都無法處理得很好,感覺都像大概交代過一件事情一樣,無法把當時的人最深層的恐懼寫生、寫活,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2019年8月25日

經過了前段略嫌平淡的二三十頁開頭,中間部分寫得相當出色且引人入勝,對於最澄這個悲劇清澄的人物像也把握地相當好。作者把他和桓武的悲劇性互相並列,並且反過來說是最澄救贖了桓武。可惜結尾有點略嫌較為無力。整體來說還是一本相當有趣的作品。

2019年8月25日

這部作品先提到所謂的出雲神話,其實是大和國的神(以及信仰的豪族)被流放到出雲的過程。三輪山的祟り神大國主命,スサノオ,物部的咒術神フツ大神等等都被流放或者被置換/偷天換日,鹿島和香取的神也被藤原家併吞。古事紀(秘密文書,閱讀對象是元明女帝)和日本書記的撰寫,其實背後是藤原不比等的計畫,創出天孫降臨的神話鞏固(討好)女帝的天智血統至上主義及皇孫即位計畫,此外讓藤原家掌握軍事權(天孫降臨和讓國神話中最重要的是タケミカヅチ和フツヌシ的活躍),法律(律令制度,刑罰制度)配合藤原家神道(和中臣家分家,由中臣控制,說來就通通是藤原家),硬是把藤原宗教裡的ミソギ和ハライ變成唯一的神道思想,雖然大家以為這很清淨,而作者指摘其字源的本意原本是刑罰,罰金,藉由受罰讓罪過放水流,同時也將收錢這件事合法化看起來比較不骯髒而高尚,這個權力從民間變成國家享有,這也是律令制度和藤原神道的目的。這種收錢的政策儼然就是跟後來的密傳、流派吸金結構一脈相承。

作者提到古代史是血腥的時代,思想戰鬥的時代(我非常同意,不然哪來那麼多怨靈,還繼續互殺)。神與神的戰爭,接著是神與佛,第一次佛失敗了(聖德太子一族的悲劇),除了本地思想,甚至還有儒教想擠進來。但在白村江之戰後,日本面對失去韓殖民地跟海洋強國的地位,轉變變成農業社會,需要一種新的宗教;和平也需要新的國策。因此也在這個時候,渡來人集團協助建立律令和法律制度,以他們的智識也鐵定主導了撰史的工作。不比等父親鎌足是天智方,後來他失去父親之後投靠山科渡來人處度過青春學習法律,這也讓他獲得主導政策的背景知識。而藤原家就透過正好是女帝(持統、元明、元正)+男系幼小的空窗期(文武、聖武),進行這些改革,也順便進行宗教改革,把許多源頭的神道掩蔽,把藤原神道弄成唯一的神道(導致後世的人所認知的神道就只有藤原神道),再用古事紀等撰史事業把藤原家的慣用伎倆乗っ取る合法化(並順便洗掉別人家和別的豪族的歷史,或者寫成對自己有利的),創造出皇室的神凌駕其他豪族神的概念(在這之前並非如此!!!),擴大建造原本的地方海社神弄成伊勢神宮,擴大建造,並同時在出雲建造大社,把其他豪族神流放到出雲,古事記的內容也強化這個政策。正好也在這段時間強行遷都到奈良,把飛鳥淨御原朝的豪族拋在腦後,原來偷走古神之地改成春日大社這招,以前就在鹿島和香取幹過同樣的事情。這兩個被偷走的神(古神就被洗掉了)變成藤原家的神(前兩柱),在記紀裡面扮演讓國的主要角色(肯定藤家掌握軍事權),藤原家四柱的第三柱神就是天孫的外公(藤原家飛黃騰達的秘訣,肯定藤家當外公掌握政治),第四柱就是伊勢神宮女神(這種大膽不敵也很藤原。伊勢神宮的內宮裡面和天照大神一起被供奉的也是藤原男神)。總之這所有的制度都是經過縝密的配合與思考,目的就是讓藤原家掌握政治、軍事、宗教所有一切鋪天蓋地的權利,而且是,悄悄地不留痕跡。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聖武朝後女帝無後,後來進入平安京的時代一度可以去除藤家這個病根(才剛讓寄主滅亡),不過從冬嗣開始這個藤蔓又捲了回來,開啟了所謂和平與藤家的盛世,矛盾的是,這個改革真的成功了,至少讓古代史的腥風血雨有某種程度的緩和,不過這藤蔓從此以後也未曾放過日本列島就是了。

躲在幕後操控,從權力者的女性開始掌握,不取代之只當阿公慢慢來洗你的血統,大膽無比地掌握一切,把證據抹得一乾二淨,取而代之,完全不留痕跡,久而久之期間過了就變成名門、年代古老的神,然後吸取寄主的養分也是殘忍且恥力破表地大膽不敵,顯然不把寄主放在眼裡。這種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不禁讓人無比熟悉。就是那個人,就是那一家。犯罪手法如此精細,居然可以矇過一千多年來的所有人。作者的筆鋒燃起控訴的火焰,我也感到他的使命感與神啓的力道。作者說此人是極其出色的政治家,一點都沒錯,其他歷史人物真的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不過我所感覺到...

続きを読む

2018年9月11日

第一次讀關於平將門的故事,一切對我都很新鮮。將門父親過世之後,叔公叔叔們意圖侵占他父親的財產,把他丟到京去,在藤原忠平門下打雜,還認識了純友和八坂不死人。回到關東之後奮發經營,好不容易回復聲勢,擊敗要暗算他的源護和叔父們,然而叔公國香的兒子平直盛依然在朝廷對其不利,意圖遊說藤原秀鄉。但直到被叔父偷襲桔梗和兒子被殺之後,他從溫和容易相信人的個性變得很暴戾;而在不死人的策畫之下,想讓將門和叛亂的純友連成一氣,因此不斷擴大事端,將門就被推著走,甚至還被推上新皇之位。最後在與秀鄉等人的戰事中,意外頭部中箭落馬而亡。

一開始所描寫出的易信他人的將門,讓人也不禁感到緊張,不知道他會把他的子民帶到哪去,後來果然妻小被偷襲,導致個性開始暴走。不過那之後作者的筆力似乎不再那麼鋒利,尤其將門最終起兵,稱帝,戰死等等一連串的描寫都有氣無力,匆匆帶過的感覺,寫得並不出色,以吉川這位大家,讓我覺得有點意外。前面有點爛好人,讀起來有點痛苦(覺得這樣他手下要怎麼跟著他),但後面的快轉又很虛弱,完全和書中所欲描述外表威猛至極的感覺大相逕庭,甚感可惜。只是作者提到將門那種心虛失去自信想逃避,靠戰鬥彌補但那種空虛不安感還是越來越強烈的感覺,這倒是寫得不錯,可惜並未深掘,導致這個作品反而不上不下,甚為可惜。

2018年8月25日

由於之前讀過其他的書已經介紹過這本的思想,因此對我來說內容還不算太過震驚(如果這些見解都是第一次讀的話,震撼力絕對很強)。然而,雖然這本書已經歷時近半世紀,依然可以感受到這種熱氣蒸騰的爆發力和鬼氣逼人的筆鋒,讀了作者已經二十幾本作品,但這本是真正毫無疑問的名作,就算一個名學者名作家一生也可能只能寫出一兩本,那種無比的創造力和發現的欣喜,但著晨間露珠般純嫩富有彈性和潤澤的想像力,以及一刀劈砍的鋒利。字裡行間充滿學問和研究,追尋的喜悅,還有那種彷彿真的被賜予破解千三百年來的懸案的使命感那種強大與自信。不管裡面的觀點是否全部正確,這本書確實是如作者說的,很難再重寫了,這種神啓附身的時刻縱使是名作家也可能就只那一瞬間。前面解題提到法隆寺建築學上長度充滿偶數死亡的意象,中門的柱子彷彿是封死靈,作者認為法隆寺是鎮魂聖德太子一家的建築物。接著談到中臣鎌足和藤原一家的宗教政策,中臣氏姓不明(以鄉民用語來說,韓人是你?),然而鎌足崛起一直在後面當藏鏡人,先讓入鹿去殺太子的後代山背大兄皇子一家,再拉攏山田麻呂來殺入鹿,最後山田麻呂也被構陷領便當,蘇我一族正式土崩瓦解,來到藤原家的天下。古事紀和日本書記的記載是藤原家宗教政策和掩蓋黑歷史的的一環,把鎌足寫成正義的一方彷彿替太子復仇,但作者挖出史料證明,有人死亡或出事認為是祟り的時候,那些兇手總是馬上去寄附鎮魂,證明這些人是多麼地心虛,而這些寺廟的鎮魂色彩多麼重,可見佛教這個新科學已經取代神道做為最新的鎮魂工具。來到不比等的時代,更是巧妙地在遷都政策時偷天換日,官寺弘福寺變成興福寺之後變成藤原氏的氏寺,藉由抹黑入鹿把自己塗成正義使者藤原家也可以自稱自己是太子佛教保護者的繼承人,原本之前中臣氏已經被封為神祇官了,這下神佛都是他們全包,四大官寺兩間被藤原家入主(元興寺很可憐,被納為禁臠),而原本御蓋山上的猿田彥,山下的冰室神社就在五十年間被反客為主,春日大社空降之後原本的土地神被擠到小角落。

讀到這裡我覺得又解開我的一個疑問,最近看春日大社展,似乎對與興福寺的關係只是粗淺帶過,諱莫如深(明明就接在一起,又都是藤原家的,卻很少提到),然後有大量的神鹿神佛習合曼陀羅。興福寺在平城京也佔據精華地點,甚至是那種很不遜很僭越的大小,反客為主不太把天皇放在眼裡的大小,但是完全缺乏合理的說明。姑且不論是否鎌足真的來自鹿島(很努力地鼓吹就讓人覺得是在洗經歷的感覺),那種拼命的宣傳氏神來自鹿島,降臨,大量的習合曼陀羅,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覺得那就是一種政策宣傳,是宗教,但絕對也是政治;那極度大量製作的春日曼陀羅,不斷地宣傳,也是有意為之。神佛習合不但適合這塊土地的風土,也是合法化藤原家神佛全部一把抓獲得詮釋權與話語權的政策的一部分,目標正是神與佛的宗教政策全面掌控。話說把原本的神趕走,把宿主的血吸光,是藤的特性,這種總是躲在後面當藏鏡人的陰濕,奇蹟般地讓他們躲過各種首當其衝的災難,然後上千年來繁衍榮光無數,也是人類歷史中一大奇蹟。

接著讓我很有印象的第一部分是他談到藤原家女性們的罪惡感,三千代,宮子(不比等女兒,聖武媽媽),光明子,她們都知道家裡的查普人們幹了什麼好事,這種恐怖與不安一直環繞著他們,所以三千代其實捐了很多東西給法隆寺,阿彌陀三尊念持佛其實本來是擺在金堂裡(!!!)。藤原家女性們的恐懼應該在藤原家四兄弟領便當的時候達到高峰,本來天生病弱的聖武流著藤原家的血當然也戰慄無比,於是一家全部沉溺於佛教,政治也被佛教捲入。這段的描述我覺得蠻合理,那種無比的恐怖確實是驅使他們投入宗教的要因(對當時人來說死和死靈是身邊的東西,作者提到石棺很重就是要封住他們,元興寺那些遺骸都被斷手斷骨可見時人的恐懼),然後我也突然想到,中將姬的父親是豐成,阿公正是領便當四兄弟之一的武智麻呂,所以流著藤原家血液,也是報復目標的中將姬會這麼沉浸於阿彌陀信仰是...

続きを読む

2018年6月6日

原始神道、密教:生命的禮讚。佛教之天臺,淨土教:地獄思想,生命的悲苦。兩者結合影響日本人的性格,增加深度。

釋迦的原始思想:四苦八苦,來自慾望(想要擁有、活著的慾望和死的慾望)所以要捨棄慾望,方法是藉由正確的修行(道諦)。澄靜理性地凝視"現世",他並不談論來世,也不談論超自然或者迷信。
地獄信仰:似乎來自幼發拉底河流域(回不來的國),西元前十世紀已經傳入印度,並且生根,釋迦的時代已經深入人心。順隨慾望是苦這件事未必對所有人適用,要讓它更有說服力,就是把因果概念擴大到後世。然後釋迦的說法又和地獄思想體質上很容易結合,因此就往超越現世的因果概念的解釋方向發展。

天臺ー自省的宗教。為日本增加自省的元素。智顗編經典年代表認為最頂點是法華經。創十界概念(六道+四個佛的さとり世界),十界中更各有十界("十如是","十界互具"),三界中更各有千界(三千世界),一瞬之心中有三千世界(一念三千),對於這些人類性格的陰暗面反省,提出止觀修行的概念。要有人生是"空",是"仮",但也是"中"的澈悟,努力過生活(意即不偏虛無主義但也不要太過現實,是為"三諦圓融"。仔細觀想十界,獲得三諦圓融的智慧)。
源信ー專論六道是苦,想像力的訓練(天台本身就有這種觀想訓練,可是是觀想十界,從小處到大處。這裡也是從小到大,從白毫想像到阿彌陀如來想像到整個極樂世界的練習)。講述淨土的美反而讓人感受到哀愁,悲しさ+甘さ作者認為是"日本的情念(日本的センチメンタリズム)"的原型。正是源信,讓天臺的地獄思想和淨土的極樂思想(淨土教是西域傳進中國和道教結合, 產生曇鑾道綽善導等思想家)結合。觀無量壽經。
法然(他力略)
親鸞ー把阿彌陀佛從死者的佛詮釋成是生者的佛,重視大無量壽經、涅槃經(惡王得救),極惡罪過也可以在生時即得救。再者,他引用末法燈明記,內容為當時既然正是末法時代的開端,所謂末法是無戒律的時代,就沒有破戒跟遵守戒律的問題了,因為根本沒有戒律(正法和像法時代才有)。既然末法時代人人都是惡人,唯一要做的就是尊敬穿僧衣的人。但親鸞進一步的詮釋是自己罪惡的無藥可救,然而阿彌陀的他力卻拯救自己的喜悅,人要自己得救是妄想。阿彌陀的光拯救人,所以他改稱為不可思議光如來,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認為自力的人去的是假淨土即化佛土,不管惡人窮人只要他力信仰就可以去真佛土(教行信證化身土卷)。地獄在人心中。

佛教中地獄和人息息相關,源信也說我們就是住在六道的苦中。西方有信仰則不會墜入地獄所以但丁可以用那種不關己事活該的態度來看地獄的人,也不會是和人本質相關的存在。東方是苦惱的文明,西方是罪惡的文明。

佛教形成日本人魂的根底,但中國人根底還是儒教的人間主義、現實主義。而日本開始從中國接收文化的時候,正好是中國對現實主義人間主義感到厭膩很認心地將超人間主義夢幻主義熱心地引進的時期,因此日本對佛教更熱心地引進!!!!!

2018年4月24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8年4月24日]

女性角度(主角其實是時子)的平家,進入第三卷之後。高倉上皇棄世,時忠策畫讓德子再嫁法皇遭到拒絕。清盛過世,叛變群起,接二連三的戰敗後平家終於要逃離都城。這部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錯綜複雜的再婚再娶關係中,對自己真正的親生骨肉私心與執著。時子當初堅持要讓親生的德子而不是更適合的長女入內,這卷裡重盛的正室經子私心讓自己的兒子清經成為嫡流;此時曾經從重盛那禮拜領平家傳家盔甲的嫡男維盛(和次男資盛都是不是經子親生的)因為黃瀨川和倶利伽羅峠兩戰掛帥慘敗,逃命途中兵糧只好把盔甲賣掉,而商人馬上跑去向經子兜售並哄抬高價,經子就去向時子想借錢買盔甲給自己兒子清經穿,證明自己是嫡流,她失態地向時子哭訴這點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女人小孩因為不太碰錢,時子找宗盛商量,宗盛假裝不在意並拒絕,其實私下很積極弄回盔甲,甚至在平家在越前大敗後的混亂時刻還是非常在意這件事,好不容易高價入手馬上就給自己兒子清宗穿出陣,他極度地溺愛清宗,也曾經遭他人指摘過。宗盛在大相國過世之後非常強調自己才是嫡流,在這件偷偷來也被時子指責流於私情,然而宗盛也直說重盛的兒子和時子沒有血緣關係,認為時子應該要挺他。處處可見宗盛的器量非常慘烈地毫無一丁點可以扛起平家的能耐(比起戰敗他更在意自己的官職晉升),甚至應該說平庸到挺他都覺得有些悲哀。不過時子明知,畢竟還是私心希望這個庸奴兒子成為下一任的總帥吧,在這一點上也決定了日後平家的滅亡。當初源賴朝沒被殺是因為有人去向池禪尼(也極度愛護己子排擠清盛)說他長得像過世的家盛,池禪尼去說情,後來也發現根本一點都不像很尷尬;最後賴朝終於舉兵,讓平家敗亡。一一都和私情有關,但是這些直接間接都成為歷史的變因,這也是歷史饒富興味,但同時也讓人不勝唏噓的地方。

2018年3月15日

匂宮娶了中君,但是沒多久馬上有了新正宮六之君,中君很擔他變心。此時同父異母的浮舟來寄住,被匂宮發現,馬上覬覦她。薰則發現和大君長得一樣的浮舟,本來轉向喜歡中君,現在又意在浮舟,就把她藏到宇治去,並決定改天要迎接她回京。匂宮的決心要找到謎樣的美女,最終終於找到後便加以染指,而浮舟也對於匂宮的熱情相當心動,但是也知道薰的好也放不掉他,因此也覺得無顏見薰。匂宮也在考慮要把浮舟藏到薰找不到的地方,就在浮舟被薰迎接到京的前夕,浮舟受不了心理苛責落水自盡,被橫川僧都救起來,託付給自己的妹妹尼君。尼君那裏的尼姑們還是擺脫不了女房根性,馬上想湊合親戚和浮舟的親事,浮舟覺得不管去哪都還是陷入男女情愛感覺很痛苦,要求僧都替她落髮出家,僧都凹不過就答應了。僧都後來因為在明石那邊提到浮舟的事,輾轉傳到薰耳裡,薰便要求想見浮舟,認為她的個性這麼地毫無主見,不可能自己想出家,一定是被別的男人藏起來了。浮舟拒絕回到認錯人了,決心遁入佛門,全劇終。

讀到這裡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裡面的女生多半都沒啥主見,兩大最沒主見隨波逐流的洋娃娃女三之宮和的浮舟唯一的自由意志,居然就是極度強烈地要求要出家,這點還有包括當時人的宗教觀都很值得繼續思考觀察。終於把這部漫畫看完,實際上內容其實蠻厚實的,比起美,不知為何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戀愛的霸道和無情造成的悲劇。還有這種,比起愛本人,更多是愛戀愛本身和氣氛的戀愛。還有確實如梅原猛所說,光源氏的潔淨感真的很不可思議,可以說是這民族獨有(我覺得匂宮也是),這個民族對血緣的極度崇拜和迷戀,對所謂血緣高貴的人的極高包容度和尊重(而血緣高貴的人的無情和勝手),到現在都還是深植在這個民族的DNA裡。

2018年3月13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8年3月13日]
カテゴリ (ヤ)大和和紀

薫隱約知道自己不是光源氏的骨肉,一心嚮往佛道,跑到隱居的宇治八之宮那邊學佛,偷窺到八之宮兩個可愛的女兒之後,迷戀上了大君。沒多久八之宮突然過世,薰認為八之宮把女兒託付給自己,因此糾纏著大君(大概都是這種模式 對傷心的人現殷勤 然後漸漸露出真面目 對方就會很震驚 然後他就會說我都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你還討厭我不讓我看臉這樣對嗎 然後就霸王硬上弓之類的 然後女生就會不斷拒絕說沒想到我以為你親切其實包藏禍心 然後最後通常女生都會愛上男方)。但大君希望妹妹中君幸福就好,要求薰轉換對象。匂宮(明石中宮的三之宮,源氏的孫子)是浮名在外,看到薰這樣執迷也很好奇,在薰的牽線下順利染指到中君。但也由於被視為下一任東宮,母親對花名在外的他下禁足令,中君很悲傷誤以為他變心,而在這段期間內看到妹妹這樣感到很傷心的嬌弱大君過世了。薰就開始覺得,如果一開始就聽大君的話和中君再一起說不定比較幸福,就開始想轉移目標到中君身上,沒想到這時匂宮又突然獲得母親准許把中君帶回去二條院了。

2018年3月13日

読書状況 読み終わった [2018年3月13日]
カテゴリ (ヤ)大和和紀
ツイートする